皮肤
字号

上海滩风月女明星 第41节

点击:


从1929年底到1931年底这两年时间里,阮玲玉共为“联华”主演了六部影片。就影片的思想艺术品位和她在影片中所表现出来的才华而言,在当时的中国影坛已没有哪一位影星可以比得上她,她也由此而走向了一生中最辉煌的年代。

正当阮玲玉踌躇满志,要在影坛大显身手的时候,中国发生了一件大事。1931年9月18日,日本帝国主义向我国东北发动进攻,由于国民政府采取不抵抗的政策,致使在不到三个月的时间内,东三省即沦入敌手。

翌年初,“―・二八”事变在上海爆发,日本帝国主义把侵略的战火烧到了上海。战火使电影界蒙受了巨大的损失,“联华”的损失尤为惨重,设于闸北的“联华四厂”完全毁于战火,营业额锐减。

此时,阮玲玉正在香港,她是与罗明佑、黎民伟、林楚楚等为避“―・二八”的战火而去香港的。张达民和女儿小玉与她同行,阮母因家中无人照看不放心而坚持留在了上海。

黎民伟夫妇盛邀阮玲玉和张达民与他们同住,他们特地把房子的整个二楼让给了阮玲玉和张达民。在林楚楚的热情陪同下,阮玲玉再次见到“联华”董事长英籍贵族何东爵士。在何东爵士的建议下,阮玲玉做了他的干女儿。

阮玲玉在香港呆的时间并不长,不久便去了澳门,在那里,她一住就是四个多月。

上海的战事稍趋平息后,阮玲玉就执意要返回上海。她人虽在港澳,上海的局势却无时无刻不挂在心上,她从报纸和广播中了解到十九路军浴血奋战,上海人民踊跃劳军的动人情景后,深悔自己在危难之时避走港澳,没能和同事们一起为保卫自己的家园而出力,因此,她决定尽快返回上海。

但张达民对港澳生活太流连忘返了,当阮玲玉提出要回上海时,张达民几乎想都没想,就一口回绝了:

“要回你自己回,我可不想走。”

阮玲玉思考了一会儿后说:

“你既然喜欢这儿,在此多住些日子也无妨,只是你若长时间不回去的话,你在光华戏院的位置可保不住了。”

“何东爵士不是认你做了干女儿吗,你何不找他为我在香港找个事做?他在香港名气大得很,为我介绍个工作还不是小事一桩。”

于是,阮玲玉在向何东辞行时,婉转地提出为张达民介绍一份工作的请求,何东满口答应下来。不久,张达民正式辞去光华剧院经理一职,由何东出面安排,在太古轮船公司的瑞安轮上当了买办。

1932年4月,阮玲玉带着女儿小玉回到了上海,此时,上海的战火已告熄灭。创建仅两年的“联华”此时已面临着重重困难。随着“联华四厂”毁于炮火,“联华”内部也发生了分裂,黄漪磋首先脱离“联华”,自组了一家艺联公司。盛极一时的“联华歌舞班”宣告解散,北平分厂倒闭。

这样,“联华”举步维艰。至于今后该拍什么样的影片才能挽回颓势,罗明情和黎民伟都心中无数。

处在困境中的“联华”为了确保新开拍的影片卖座,决定拍摄当年曾为“联华”创下牌子的首部影片《故都春梦》的续集,所用的仍是原班人马,故事情节中加入了一点“革命”的内容。因此,回到“联华”后的阮玲玉立即投入《续故都春梦》的拍摄。

影片内容是:

朱家杰参加了北伐军,并与燕燕重逢。朱家杰为北伐军送情报,在遭军阀击杀之时,燕燕挺身卫护而中弹牺牲,而朱家杰则获救了。北伐胜利后,一家人重又团圆。

该片纯粹由编者面壁虚构,并无多大现实意义,公映后反响平平,远不及当年《故都春梦》放映时那样轰动。

拍什么样的题材电影才能受到观众的欢迎呢?“联华”的老板和编导们都在苦苦的寻求之中。

与“联华”一样,实力强大的“明星”也面临着痛苦的选择。看样子只有换换新鲜血液了。1932年5月,“明星”智囊人物洪深不失时机地提出转变作风,请几位左翼作家来当编剧顾问。就这样,一场在中国电影史上影响深远的左翼电影运动产生的条件到此就成熟了。于是,夏衍、阿英、郑伯奇进入“明星”。

就在这前后,另一位左翼作家田汉也开始了与“联华”的合作。这一年,田汉编写了堪称他代表作的电影剧本《三个摩登女性》。

这部影片的缘起,与联华公司和阮玲玉及金焰等都有很大的关系。据田汉本人回忆:“‘―・二八’前夕,我避居在闸北郊外一个荒废的别墅里,战争爆发,别墅烧得无影无踪,连藏在地下室的几箱书也全都被炮火给炸毁了。记得那时在金焰同志那里寄居过一段日子。金焰的家就在“联华”宿舍里,与卜万苍、吴永刚们朝夕相见,有时也去看他们拍戏。”就这样,田汉与“联华”的演职员们结下了友谊。

在1932年春夏之交的一个晚上,田汉与金焰等一起参加了一个电影演员的聚会,田汉不仅见到了阮玲玉,也见到了胡蝶、胡萍以及歌舞演员梁氏姐妹。

看着阮玲玉、胡蝶这些丽人,田汉不由得联想到社会上对于摩登女性的定位:“不是在思想上、革命行动上走在时代尖端,而只是在形体打扮上争奇斗艳,自甘于没落阶级的装饰品”。

当然,他不是指阮玲玉、胡蝶等人,而是指那些“花瓶”式的女性。田汉很哀怜这些头脑空虚的丽人们,也很爱惜“摩登”这个称呼,因而产生了要编写一部电影来揭示青年妇女们应该具备和争取的真正的“摩登性”、“现代性”。

虽然有了选题,但还没有大量素材。当时田汉正住在金焰那里,每当金焰出门拍电影,田汉心中便问得慌,闲下来他就看了观众给金焰的大量来信。

金焰曾回忆道:

有一个女孩写信追我,每封信都长达万把字,文字好,感情也很充沛:另外,还有一个电话女工写来的信,也是在感情上有所表示;其中还有一个是电影厂的黎灼灼,那时她还没有演过电影,后来让她参加《三个摩登女性》的演出,扮演交际花虞玉,是头一次拍电影。

金焰还回忆道:

田先生看了这些影迷们的来信非常喜欢,当时,上海正巧发生了一次接线员罢工的事件。这样,他就结合这三个人的情况,又有一定的虚构,编写了一个描写三个女性的电影剧本:一个代表浪漫,一个代表爱情,一个代表革命。剧本完成后,由“联华”第一流导演卜万苍担任导演。这三个“摩登女性”分别由阮玲玉、黎灼灼和陈燕燕饰演。

其实,金焰先生并没有回忆错,阮玲玉确实主演了《三个摩登女性》,但他没有提到,阮玲玉在拍摄前,差点没争到这个主角。

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第12章 左翼出山 三个摩登女性 情人上场 一位猎艳高手
左翼出山三个摩登女性情人上场一位猎艳高手

且说阮玲玉在《三个摩登女性》中,扮演了一名自食其力、有理想有追求的新女性形象――淑贞。淑贞因为“九・一八”日本军国主义在我国东北发动事变,护送母亲来到上海,并考入电话局为接线生。

淑贞有一位同乡、未婚夫张榆此时恰巧也在上海,并且当上了电影明星,以英俊风流的姿态获得盛名,张榆和交际花虞玉过往甚密,完全忘却了一片真情的淑贞。

淑贞看了张榆在银幕上的演出,还在电话接线中时常听到张榆和虞玉的绵绵情话,深感不安和痛苦。她不仅为自己失去一名钟情的未婚夫而难过,而且深深地为张榆的前途担忧。

在国难家破之时,张榆陷于醉生梦死之中,淑贞不顾被张榆拒绝的女性自尊心,从电话中坦诚相对,而张榆一意孤行,不接受淑贞的忠告。

后来,“―・二八”事变再起,张榆在爱国意识的促动下,断绝和交际花虞玉的情爱关系,热忱投入发动民众的抗日宣传工作之中。

在此期间,张榆从工作中,从接触中,深深为淑贞的真知灼见和纯洁不凡所吸引,认为她才是当代真正的摩登女性,不觉一往情深,产生前所未有的爱慕之心。

淑贞则因被张愉伤透了心,不愿接受这种感情。最后,在一次电话局罢工活动中,淑贞当众演说被坏人击伤,送入医院,张榆日夜守护在病床旁,终于重新获得了淑贞的爱情。

田汉写这个剧本是有感而发。他把走在时代前列的新女性视为真正的“摩登女性”。他认为,他在电影里批判了追求官能享受的虞玉和伤感殉情的若英这样的“摩登”,歌颂了自食其力、为大众利益而奋斗的淑贞这样的“摩登”。

现实生活则为田汉的剧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虞玉这样的女性在上海的有闲阶级中多得很,而金焰家里不少女影迷的热情来信,便成了若英的素材。当时上海公共租界电话公司正闹罢工风潮,女接线生的行动,就是淑贞形象的来源。

《三个摩登女性》的剧本交到了“联华”名导演卜万苍的手上,在演员的选择方面,男主角是最容易确定的,张愉自然非金焰莫属,可以说,这个角色就是田汉以金焰为模特而写就的。

女主角的人选却令卜万苍颇费踌躇。在他以往导演影片时,女主角的首选都是阮玲玉,他也是最先了解和发现阮玲玉的演戏才华的。然而这一次他却犹豫了。

影片中的第一女主角无疑是女工周淑贞,这是一个全新的银幕形象,而阮玲玉以前在《白云塔》、《情欲宝鉴》、《故都春梦》中成功地扮演了一些刁钻狡猾、风骚放荡的女性,给人的印象太深了。

周淑贞这一朴实正直、无私无畏的青年女工的角色,阮玲玉能演得好吗?如果选择她来饰演,怕容易演成一个“骚”女工的形象。即使阮玲玉在《野草间花》中有出色表演,那也是一个悲剧人物,与《三个摩登女性》中的周淑贞是完全不同的形象。

卜万苍举棋不定。

若用阮玲玉来演周淑贞的话,很可能演砸了,而此时的“联华”已不允许再有失败,而且这么好的一个剧本,若因自己没能选好演员而导致失败,也太可惜了。因此,卜万苍决定该片就不请阮玲玉来主演了。

阮玲玉读完《三个摩登女性》剧本后,被剧作者全新的艺术视野和思想境界所折服。对阮玲玉而言,剧中的三个女性角色饰演虞玉难度最小,作为一个不得不经常出现在交际场所的电影明星,阮玲玉经常能见到像虞玉这样的女子,而且她在以往的影片中,也扮演过类似的角色。

文章地址:http://www.4721.com.cn/jishi/282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