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 > 卧龙生(武侠)
作家卧龙生
“金剑雕翎”是整个故事的上集,故事下集改名叫“岳小钗”。 一次偶然的机遇,萧翎的父母救了重伤的岳云姑,萧翎患有三阴绝脉症,岳云姑因感恩而教他内功心法,但她自知伤势过重,独自离萧翎家而去世,后岳小钗寻母而找到萧翎家,继而找到岳云姑尸首。因岳云姑拥有“禁宫之钥”的消息传出江湖,很多武林人物要来抢“禁宫之钥”。因要抵挡敌人的偷袭,岳小钗把岳云姑尸首藏起,然后和萧翎一同逃避敌人,却不幸失散。萧翎被人救到一个三峡的石洞中,后因祸得福,先吃了千年石菌,又入了三圣谷,得到三圣收为徒弟。 六年后,萧翎拜别师傅重回江湖。出
“渔舟逐波受山春,两岸桃花来古津,坐看红树不知远,行书清溪忽值人……”“当时只记入山深,青溪几度到云罢?春来遍是桃花水,不辩仙源何处寻。”以上两折乐府,是唐代大诗人王维所作,用来描述天下闻名的桃花源。这片人间乐土,在湘北沅陵和桃源之间,由洞庭湖乘船沿沅江逆水而上,过常德、桃源,经张家湾到水溪,弃舟登岸,满山桃林掩映着一座规范宏大的的庙宇,那是后世修道人所建立的玄都观
秋风瑟瑟,晨寒犹冷,由河北保定府西行入晋的官道上,两匹健马,一前一后奋蹄急驰。第一匹黄标马上,坐一个身材修伟,四旬左右的男子,紫脸环目,满腮虬髯,一身深蓝色疾服劲装,外罩缎披蓬,青色头巾,背插长剑,血红的剑穗,随风飘拂,马鞍前斜挂一枝三尺八寸长的铁拐,看上去神威凛凛。后面一匹枣红马上,却是一个二十一二岁的美丽少妇,大红披蓬,玄色短装,腰中横束一道红丝结成的绳索,一端结一个光芒耀目的鸠头金锤,一端系一个雪白的银球,由盘腰索绳中结垂两肋。这两人衣著特殊,一望即知是武林中人物,虽然秋晨寒冷,但那两匹健马仍跑的满
烈日。狂风。黄沙。四周死一样的寂静。别说是人,就是野狗也没见到一只。蓦地——随风传来一阵“叮当、叮当”的清脆铜铃声,声音忽大忽小,若有若无,随着风势飘荡传送。片刻——就见一个豆大的黑点儿,在沙沟中缓缓向前移动。不!那不是沙沟,是车辙,更应该称它为——路。怪?既然是路,为什么要比两边儿的高梁地凹下去那么多?足足有个把人深。有原因。人踩,马踏,车辗,千百年来沙土随风流失,自然而然的向下凹陷,年深日久,就变成了现在这个样子。也许,南边儿人要问?万一下雨,这个大沟似的路面,岂不是被水淹没,成了条大河吗?那是他少见
天长楼坐满了酒客,猜拳声此落彼起。一骑快马,奔行到天长楼外,从马上跃下来一条汉子。二十四五的年纪,浓眉、虎目,一身蓝绸子紧身劲装,举动间有一股剽悍的豪气。店小二接过马,少年人随手摘下了鞍边一柄长刀。只看那镶满宝石的刀鞘,那该是很好的一把刀。店小二低声道:“客官,马可要上槽及加料?”蓝衣人嗯了一声,道:“这地方可有一位开当铺的白员外?”店小二微微一怔,道:“客官是他的朋友?”蓝衣人一转脸,虎目中暴射出两道神光。像两道闪电,看得店小二打了一个哆嗦,握在手里的马缰绳,也吓的跌落地上。
天色破晓,半圆冷月,仍然斜挂四天。深秋的早晨,寒气逼人。一个身着黑袍,头戴毡帽的中年人,手中提着一只红漆描金的木箱子。那木箱长尺八寸,宽约一尺,厚不过五寸,看上去小巧玲珑。这时,霜寒还重,大街上,还不见行人。黑袍人行近了一座高大的府门时,突然放缓了脚步,口顾一眼,撩起长袍,把木箱掩在长袍之下。这庐州衙高大的门楼上,挑起两盏气死风灯,光焰熊熊。两个手执长矛的府兵,一左一右地站在府门前面
一代圣贤孔夫子曾说:“唯女人与小人难养也” 武林公约,代代相传道,“行道江湖,绝不可惹女人及小孩” 阿公曾说:“惹熊惹虎,绝对不准惹恰查某”照古儒说来,妇人胯下之物,乃生我之门,死我之户,意指每人皆由彼处诞生,若狎于彼处,即会提早“蒙主宠召”。 若将女人二字一并,在女字加一点,哇操是“伐”哩怪不得古儒会言:“旦旦而伐,触肌消神” 偏偏自古以来,上自皇帝,下至贩夫走卒,人人乐此不疲,以致有人“只爱美女不爱江山”及“为爱走天涯”,“心事谁人知”
几度夕阳照残山,几度晓风拂明月。此刻天上无月,但室中有灯。一灯如豆,萧翎正对着孤灯出神。金花夫人抱伤而去,状似无情却有情。她依附沈木风,不肯离开百花山庄,是真的贪生怕死呢?还是为了要帮助萧翎?萧翎想了很久、很久,仍然不能肯定。孙不邪缓步行了进来,道:“怎么,小兄弟,你一直没有坐息?”萧翎轻轻叹息一声,道:“我在想……”紧随在孙不邪身后的无为道长接道:“萧大侠,可是在为那金花夫人担心?”
事如春风了无痕。山色依旧绿,江水依旧流。多少英雄成青冢,多少落日向黄昏。江湖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三十春。旧一代的江湖往事,已随春风而去,新一代的江湖才人,又在茁壮成长。滚滚东流长江水,后浪永远推前浪。春寒料峭,微明时分,仍然是寒气侵人。太湖三万六干顷,一面风浪一面平。那是形容太湖的博大,同一座湖内,一面风起浪涌,一面水平如镜。就在这春寒犹浓的早晨,水平如镜的湖面上,停着一艘画舫。一个白衣如雪,长发披垂的少女,站在甲板上,望着东方天际出神。
庐州知府程砚堂,一袭轻袍,坐在花村中的太师椅上,前面雕花的本案上,沏了一杯极品的武夷雀舌茶,散发着清幽的茶香,好一幅悠然自得的画面。输得浮生半日闲,日理万机的知府大人,是很难得有这么一个独守寂寞的时刻。花树外秋菊怒放,黄,白竞艳。傲视秋霜冠群芳,不惜春风自传香。花香扑鼻,茶香沁心。但侍候知府大人的书童程福,却越看越觉得苗头不对。快一个时辰了,知府大人一直在静静地坐着,连坐姿也未变一下,最可疑的还是前面放的那一杯雀舌,杯盖未揭,显然是没有动过。
应天府。高大的红漆门外,肃立着四个淡青密扣劲装的带刀府卫。向里看,沿着通向应天府正堂的长廊上,站满了带着兵刃的衙役。正堂外十二个分执着金瓜月斧的亲兵,戒备得十分森严。一品顶戴,身着朝服的巡抚大人,端坐在正堂大公案的后面。但他已失去往日那等高踞堂口颐使气指的威严,木然的神情中,带着沉重的忧苦。靠公案左首坐着个方中长髯,身着海青长衫,外罩团花马褂的中年,一身细皮白肉,显然是久经养尊处优的人。这是巡府幕宾,也是应天府兼领应南,巡抚大人的第一谋士刘文长
寒意料峭,月黑风高。浙东天台山麓的崎岖小径上,正星飞丸泻般的奔行着一老一少两个人影。直到那两条人影奔行的脚步缓下来后,才看清他们的衣着面貌。那年老的乱发披肩,胸前长髯,身着灰袍,腋下还夹着一个动也不动的女子.那年幼的只有七八岁.头挽双髻,蓝色衣裤,生得眉清目秀,-脸乖顺而又慧黠模样。只听那蓝衣童子叫道:“外公,我们一口气奔行了十几里路,您又带着娘,该休息休息了吧?”灰袍老人“嗯”了一声,轻轻把腋下的女子,放在路旁一块大青石上。
天好像只有三尺高,似伸起手即能摸到它。“一九、二九、泻水不流……”立冬刚过,正是泻水不流的天气,没有太阳,只有彤云,那棉絮般的彤云,黑黝黝的压得人喘不过气来。这里是江南,即使是江南也已经是朔风怒号、荒漠一片了。“莫干山”——莫干山在江浙一带是十分出名的;何止江浙,燕赵也是;又何止燕赵,它本是名闻遐迩,天下皆知!莫干山浓荫蔽日、流泉处处,乃是人们避暑的胜地。现在虽然时值隆冬,但它依旧有不少迷人的地方,那“咿咿呀呀”的竹浪,那“唏唏呼呼”的松涛,那“呼呼啦啦”的飞瀑,那“呜呜咽咽”的溪涧流水……
北风卷地白草折,江南冬月亦飘雪;忽然寒夜朔风起,干树万丛梨花开……雪,像鹅毛,如茉莉,从天际漫舞而下。雪.若云雾,似锦絮,把山河盖成一体。白、白、白,一片的白,白的天,白的地,白的房屋,白的树。假如有人回事非要外出不可.那他也必定是个白的人;粉妆玉琢,面搓冰凿!雪是瑞祥,雪是吉兆!今年的田园一十经雪的高封密盖,冰冻凛冽,那来年虫害也就大减,将是一个好年盛。这天,就在这大雪纷飞的这一天,万物皆晶莹的大千世界,九华山冷谷中的“地狱门”却是一片的红!
寒冬腊月,残阳拖着一抹余晖,逐渐的向西沉去,江边的枯树、衰草,在这残阳斜照下,更显得萧条、苍凉。永嘉江上,吹起阵阵的刺骨寒风,摇撼着枯树老枝,矮荆衰草,响起了一片瑟瑟之声。冻云布涌,掩盖去残阳的余光,灰黯的苍穹,正酝着浓厚的雪意。呼啸的风涛中,送来几声寒鸦悲啼。突然,由灰黯的天空中,飘下疏疏落落的雪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