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琴回国后,需要有个单位先安顿下来。
少奇亲自过问这件事,最后确定安排她到北京师范大学女附中,担任俄语教师。
我去为爱琴办好了有关手续,包括转共青团员的组织关系。
爱琴12岁离开中国去苏联,在那里生活了10年,中文已经忘得差不多了,这时连自己的中国名字都写不好。
考虑到这一情况,又专门请了一位老师为她补习中文。
当时还没有发行人民币,工资按小米计算。
中学教师的工资是每月800斤小米。
因为爱琴是半天教课,半天请老师补习中文,所以只发400斤小米,另外400斤给为她补课的老师。
1949年底,爱琴就要生产了。
我刚好几个月前在北京医院生下平平,于是,忙替爱琴联系住北京医院。
我送她住院,陪她进产房。
整个生产过程,我一直守在她的身边,安慰她。
爱琴生了个儿子,取名索索。
1950年,中国人民大学成立。
少奇同志觉得这是一个好机会,可以让爱琴继续学习提高,再次为她联系,使她得以进入第一期人民大学计划系。
为了让爱琴安心学习,我将索索交给我母亲办的托儿所照顾。
我的女儿平平也在那里。
爱琴上人民大学不久,有一次带回一个叫苏红的同学到家里来玩。
见到爱琴的同学,少奇挺高兴,同她们说了会话。
苏红向少奇谈到她的父亲,碰巧少奇在延安时认识这位同志,还通过信。
后来爱琴又带苏红来家里玩过几次,我都见了她们。
少奇同志平时工作很忙,很少有空顾及孩子们,但他还是尽量挤出时间,关心他们的成长。
确实,当时爱琴比较年轻,从苏联回来的时间不长,对国内环境一时不能很好适应,有些方面不够成熟,生活当中有些毛病在所难免,这也是可以理解的。
后来,经过几年努力,爱琴终于成为一名真正的共产党员。
那天少奇一听说爱琴入了党,特别高兴,饭也多吃了,父女俩说了很多话。
黄峥:爱琴是1949年8月同少奇同志一起从苏联回国的。
允斌因为没有毕业这次没回来,他后来的情况怎样?王光美:允斌从莫斯科钢铁学院转学到莫斯科大学化学系后,认识了同班同学玛拉•费德托娃,并于1950年结婚。
1951年他们夫妻来中国度假,住了两个多月。
我在万字廊给他们专门准备了一个房间。
1952年5月,他们有了一个女儿苏苏(苏联名字叫索尼娅)。
1952年10月,少奇同志应邀参加苏共十九大,再次去苏联。
在莫斯科,少奇同志去了允斌家,见到了小孙女和允斌的岳父母,还一起合影留念。
允斌的岳父是一位参加过卫国战争的老红军战士,当时在莫斯科一个区的检察院工作,岳母是教师,玛拉是他们的独生女。
这年11月,少奇有病要去苏联南部休养,毛主席通知我去陪伴他,这样我也去了苏联。
在莫斯科,我也去看望了允斌一家。
两年后,允斌和玛拉又有了一个儿子,叫辽辽(苏联名字叫阿辽沙)。
允斌在莫斯科大学化学系毕业后,又读核物理学研究生,1955年获得副博士学位。
1957年,他下决心回到中国,分配在二机部(即后来的核工业部)原子能研究所工作。
允斌曾努力动员妻子玛拉一起回来,但因为玛拉不适应这里的生活,又是独生女,终于没有和允斌一起来中国。
</p>
王光美访谈录 建国后的刘少奇 少奇秘密出访苏联(3)
允斌这孩子是很好的一个人,学习、工作都很出色,对家庭也很负责。
回国后,他和玛拉夫妻两地分居,依然千方百计关心妻子、孩子的生活,经常给他们寄钱。
当时科学家王淦昌同志在苏联工作,有两个孩子在国内,常要从苏联往回寄钱。
允斌和王淦昌同志原本就认识,又是同行。
有一次他们在一起,商定了一个互利的办法:允斌两个孩子的生活费,由王淦昌同志在莫斯科直接交给玛拉,王淦昌同志两个孩子的生活费,由允斌在北京直接交给他的家人。
这样省却了互相寄来寄去的麻烦。
刘少奇和儿子刘允斌在北京西郊农村(1951年8月)。
当时我们国家的高级科技人才特别紧缺,像允斌这样在苏联名牌大学获得学位的,就是一名专家了。
二机部部长宋任穷同志,很赏识允斌的业务才能。
他每次去苏联开会、出差,都尽量带上允斌,也算顺便照顾他们夫妻见面。
可随着中苏关系越来越恶化,两国交往减少,允斌也就很难有机会去苏联了。
宋任穷同志很同情允斌,便拨了一笔安家费,让允斌为玛拉和孩子在莫斯科买下一处住房。
房主用的是允斌(即克里姆)的名字。
事后少奇同志知道了这件事,在一次出国时,把外交部发的外汇补助交给驻苏大使馆,为允斌还了那笔安家费。
那处房子我没去过,听说还不错,你不是去过玛拉家吗?黄峥:是的。
前不久我和中央电视台的几位同志去采访玛拉,就直接到了她的家里。
那天玛拉和她的儿子阿辽沙,还有阿辽沙的妻子、儿子都在家。
我转达了您对他们的问候,转交了您给玛拉的一个装有500美元的信封。
他们看到您在信封上亲笔写的“亲爱的玛拉•费德托娃”,非常高兴。
我对他们说:光美同志本想选购一件礼物托我带给你们,但我们携带的公务行李很多,路途又这么遥远,带东西很不方便,所以我建议光美同志采用这样的办法表达她的心意,让您自己随意买些东西。
玛拉表示完全理解,非常感谢。
我在那里注意了他们住的房子。
那是一幢公寓楼中的一个单元,有4个房间和厨房、卫生间,中间一个走廊。
楼房周围的环境很好,很安静,长有不少树木、草地,交通也方便。
虽然由于他们家人口增加,现在已经显得有些拥挤,走廊上也放了柜子等家具,但可以想见,当初只有玛拉和两个孩子住的时候,还是很宽敞舒适的。
王光美:少奇同志1960年去苏联出席81国共产党工人党代表会议,还特地去看了孙子孙女,一起照了相。
随后不久,中苏两党、两国的关系彻底破裂,导致允斌和玛拉逐渐失去联系,终于不得不离婚。
前几年,阿辽沙曾给我来过信,写得很有感情,说他想来中国,看看他父亲工作、生活过的地方。
我也想成全他这个心愿,同意帮助他来中国。
可是一到正式办手续,还是不行,因为阿辽沙是俄罗斯现役上校军官,工作的单位是宇航局,从事的又是国防尖端科技,出国受限制。
允斌和玛拉的女儿索尼娅,是一位诗人,嫁给了一位美籍俄人,现定居美国。
她写过一首长诗《怀念父亲》,写她小时候允斌关爱她的事,感情很真挚。
允斌回国后,工作积极认真,业务能力很强。
领导和同志们对他都很赞赏,少奇同志也很满意。
过了一段时间,一些人开始为允斌介绍对象。
先是有人介绍在少奇同志办公室工作的护士小宋。
少奇知道后说:“只要他们双方同意,可以结婚,但结婚以后小宋不能继续在我身边工作,否则影响不好。
”小宋不愿失去这里的工作,就没有同意交往下去。
后来,在一些同事的关心下,允斌和上海姑娘李妙秀同志结婚。
李妙秀同志和允斌在一个研究所工作,也在苏联留学过,业务能力很强。
他们生有两个儿子。
1962年,允斌根据我国原子能研制工作的需要,调到包头一个二机部直属的保密工厂,担任研究室主任。
可惜,“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允斌受到株连迫害,于1967年11月含冤自尽。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二机部为允斌彻底平反,补开了追悼会,骨灰安放在八宝山公墓。
允斌是我国第一批参加原子弹、氢弹研制工作的人员,具体研究核燃料后处理技术。
他在这方面所作的贡献,在《当代中国的核工业》这本著作中有记载。
我刚才说,少奇对子女要求很严,但也不是严到不合情理,心里是很疼爱的。
曾经听到一个说法,说少奇不顾儿女的爱情,干涉他们的婚姻。
事实不是这样,有许多事情是种种因素造成的。
刘少奇和儿子毛毛(刘允若)在颐和园(1950年7月)。
</p>
王光美访谈录 建国后的刘少奇 少奇秘密出访苏联(4)
毛毛(刘允若)是1931年在上海出生的。
当时革命形势严峻,上海的白色恐怖很厉害。
1932年冬,中共中央安排少奇离开上海去了江西中央苏区。
1933年3月,何葆贞同志被敌人抓走,第二年在南京雨花台就义。
那时毛毛才两三岁,先是被人收养,后到上海当学徒,经常以卖报纸、拣破烂为生, 1946年才被地下党组织在苏北发现,送到延安。
知道毛毛从小吃了不少苦,少奇和我都特别疼爱他。
进北京后,毛毛在101中学读书,1955年被选送到苏联莫斯科航空学院留学。
也不知什么原因,毛毛去了没多久,就和同学们闹矛盾,老来信吵着要转学转系。
少奇放下手中繁忙的工作,给毛毛写了几次很长的信,苦口婆心教育他。
少奇是多么希望毛毛在苏联学好本领,回来参加祖国建设,成为有用之才啊!可不久,毛毛又在苏联交了个女朋友,叫丽达。
经了解,丽达的父亲在苏联克格勃工作。
文章地址:http://www.4721.com.cn/jishi/282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