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
字号

汉人崛起 第2节

点击:


说到激动处,林青语气已带了急促:“蒙元这样的异族不过统治华夏几十年便被推翻,可后来的满清为何能有数百年?楚虽三户能亡秦,岂有堂堂华夏空无人!如果我是生活在当时,一定要收复河山,再造乾坤!”

这话让周围不少同学开始讥笑:“林青你小说看多了吧,想穿越还是怎么地?”

林青笑道:“我平时偶尔会看一些小说,但更多的是历史书籍看得多。”

有同学站起来反驳,语气有些笑话的意味:“按你的说法,你也算是很了解历史了,可就算是让你生活在清朝,如果是普通百姓家,有时饭都吃不上,你如何再造乾坤?甚至就是给你兵马,你又怎么统领?如何说服他们不顾妻小长辈跟你反叛?你难道以为当时没有人想反吗?最好的例子就是吴三桂,反了,可结果呢,在当时的环境,人心下,只能是失败灭亡一途。”

林青没有因为自己的话遭到反驳而有丝毫的羞愧,不卑不亢的答道:“你说的有道理,可如果真让我生活在当时,我会克服所遇到的一切困难,任何困难,也并非是像你说的人心不行,当时的民众都想过安生日子,想有饭吃,归根结底就是粮食的问题,只要解决了这个,推翻清廷还是有机会的。”

这反驳的同学还想继续说什么,讲台上的黄明却打断了他:“好了,这些题外话,你们课余时间去讨论,现在回到课题上,都别再说了。”

让二人坐下后黄明又习惯的扶了扶眼镜,道:“刚才所说的是崖山之战,那么接下来我要讲的是明末时的事,它跟崖山之战其中是有关联的,而且关联不小,为什么这样说呢?且听我下面细细给你们讲。”

第三章 大国之殇 三

(ps:这章写到袁崇焕,他私斩毛文龙导致满清壮大这些事,作者是知道的,那为什么还要这样写?好多读者就因为看到这里觉得跟自己所知的不符合就弃书了,所以我在此特意说一下,在第43章有交代。因为现在这些是满清篡改过的历史。)

“崇祯是明朝的最后一个皇帝,其结局是吊死煤山,说到这里不得不说这其中的一段故事,明末时,有一个人叫袁崇焕,相信大家都听过吧?抗清大将!可其死得是无比冤屈,有多冤呢?可以说是比岳飞还冤。”

“在与当时的清军,也就是后金的对峙中,清军绕过山海关,突袭当时的明朝都城,袁崇焕得知后,亲自率领九千人马,星夜兼程的赶去!及时赶上并且击溃了清军。而击溃之后,大军是驻扎在都城外的。此时的都城是四门紧闭,谁也不能进去,可袁崇焕却得到崇祯的旨意,要他进城商量军饷的事情,当时的环境是很艰苦的,袁崇焕一听是商量军饷,欣然接旨,利用从城楼上放下的吊篮进城。”

底下众人眼巴巴望着黄明,不少同学问着:“后来呢?”

“袁崇焕是当时明朝的蓟辽督师,任兵部尚书,打了胜仗,却连大门都不能走,要用吊篮进城,不得不说是一种悲哀。进城以后呢,当他见到崇祯皇帝的时候,崇祯却是一副很严肃的表情,没有跟他交谈,两边直接窜出来锦衣卫将他拿下入狱。”

黄明说话间又停顿下来,不少同学都想知道接下来的事,林青也不意外,很想知道为什么说袁崇焕比岳飞还冤枉。

“罪名是勾结外敌,为什么就这样把他拿下呢?因为,崇祯皇帝是生性多疑!一直以来,对于明朝有一段评价,被不少人津津乐道,不和亲,不赔款,不割地,不纳贡,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粗看之下,确实是正气凛然,大义满满。但实则,这种一气强硬到底的舆论氛围却真正要了大明的命,顺带将真正爱国者的一切努力砸的粉碎。”

说到这里,黄明笑:“老了,等我喝口水。”

“这种除了强硬别无选择的思想和氛围,实质上是一种植根于天朝上国傲慢的自大。带着这份自大,大明朝廷眼前没有平等的‘外国’,只有匍匐于脚下的附庸和‘不尊王化’有待大明军队将之彻底荡平的‘外虏’。无论是两者中的哪一个,大明的态度都应该是强硬再强硬,不把对方逼到山穷水尽已经是大明的仁慈,更不要谈让大明有一步后退。

带着这份‘强硬’或者说‘傲慢’的‘大义’,明末的大明朝从皇帝到平民联手开启了自毁模式。在这个模式下,谁把大明吹得越厉害,越不可战胜,把后金、蒙元等‘外虏’贬得一无是处,谁就越‘爱国’,谁老实承认后金其实很强大,大明其实处于劣势,谁就等着‘汉奸’的帽子扣到头上来。”

“崇祯呢,他就听信了奸臣的话,认为袁崇焕通敌,所以将他下狱,公元1630年八月十六日,在历史上是一个悲剧发生的日子,这一天,明末爱国将领袁崇焕被处死,而且是用了最为残酷的凌迟,这个凌迟是因人而异,有的被割八刀、有的被割十刀,最高纪录是三千六百刀。”

“为什么说比岳飞冤呢?答案就在这里,岳飞死后还有宋朝的皇帝为他平冤,百姓也很感念他。而袁崇焕呢,他被处死时,明朝都城的百姓恨不得拍手叫好,侩子手每割一块肉,百姓付钱,取之生食。顷刻间肉就沽清。再开膛出五脏,截寸而沽。百姓买得,和烧酒生吞,血流齿颊。群情激奋的平民百姓甚至贿赂侩子手只求能生吞一口‘卖国贼’袁崇焕的皮肉。”

“这在当时,群情激奋的百姓无疑是爱国的,只是他们不知道真实的情况,朝廷说袁崇焕是‘卖国贼’他们就认为是,袁崇焕的具体施政或有可议之处,但他毫无疑问是忠诚爱国的将领。”

“袁崇焕的平冤,是158年后的乾隆为他平反的,总结比岳飞冤的几点就是,死后无尸骨,而且据史料记载,他也没有子嗣,冤屈还是到后来的清朝为他平反的,袁崇焕的悲剧背后,实际上是整个明末上演的一出国家利益被全国上下弥漫的‘大义’所裹挟绑架,最终自坏大明江山的更大悲剧。”

黄明环视了底下的学生,最后目光落在林青身上:“接下来的,林青你能说一些吗?”

林青依言站起:“我是知道,但是我怕说得不好。”

“没事,你把你所知道得说出来就行,我特别想听听你这说要反清之人的见解。”

林青想了一下,组织好话语道:“袁崇焕死后,明朝内忧外患,崇祯皇帝最终也没能挽天倾……之后满清轻巧入关,想要从根本上灭绝汉人,我们都知道语言、风俗、文化是一个民族存在的绝对性标志,满清却强迫汉人剃发易服,甚至移风易俗、学满语,终于激起汉人的抵抗,满清的办法就是杀,直至最后有血性骨气的汉人基本被杀光,剩下的或者是没有气节的汉奸或者是恐惧和无奈,最终选择接受了满清的奴才思想,胡服剃发且移风易俗,汉人的古典文明从此明存实亡。”

有同学反驳:“你是依据什么说古典文明明存实亡?那我们现今所学文化难道不是文明吗?”

林青呵呵一笑,避而不答:“满清入关,杀尽汉人的血性与骨气,如同生物遗传,血性与骨气的那些血统被杀光了,汉奸奴才和恐惧投降的那些血统就被遗传了下来,看看崖山之前的五胡乱华时代和两宋时代,虽然汉人也是很弱,可是却没有几个屈膝的汉奸,再看后来的二十世纪初和八年抗战,实权人士、进步青年,乃至市井小民,有多少做了日寇汉奸?这全是因为汉人被折磨、奴役,磨灭精神二百余年之后,那份不屈傲骨和同仇敌忾也一并被消失了……在宋唐以前,我们也是有精神的,就像他们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武士道,就是深受并崇拜宋唐文化影响的结果……所幸,在我党的带领下,华夏民族完成了一次浴火重生,完成了一次伟大涅槃,至今天,已然重新屹立世界之巅。”

这反驳的男生张了张口,欲言又止,搜遍脑海,终是找不到任何反驳的理由,只得哑口无言的坐下。

林青还想继续说他的看法观点,台上的黄明出言打断了他:“林青你很好,我相信你应该会交一份能令我非常满意的论文出来。”

林青抓抓头:“但愿吧。”

第四章 大国之殇 终

讲台上,黄明这老教授上下唇开阖间不断有话语传出。

“汉人自古以来就是宣扬忠孝礼仪的,而孝应该是排在汉人心目中最前的位置。在满清肆掠杀戮的那个时代,他们对汉人实行剃发易服,《孝经》有云,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损伤。这时汉人就不愿意了,汉人不乏割肉喂母的事情,身体发肤在他们心中是有着相当得地位的,如果除去,便是不孝。

汉人认为,我能够不忠,毕竟那个皇帝和我八竿子也打不着关系,但是我不能够不孝,如果剃发,便是不孝,而服装是祖先传下来的,如果易服便对不起祖宗,也是不孝。于是大多数的汉人在这种情况下反抗了,哪怕是满清实行‘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也没用,因为汉人崇尚孝道,割肉喂母的事情都能做,何况是面对死亡?”

“但最终汉人还是失败了,留下来的汉人选择了剃发易服。也就是说在那个时代要么为尽忠而死,要么为尽孝而亡。要么,不忠不孝的活着,当然也还有少一部分人一直在反抗。”

黄明说完停了下来,好像是要看看他们是遗传的哪种血统一样,就这么看着一干学生,就么看着,学生们面面相觑,过了会才听到黄明说:“综上所说,就是关于崖山海战以及明末时的事件了,发生在当时的其他一些事件,下期课我们再讲。”

也许是对林青印象深了,没有叫别人,还是让林青起来说总结看法。

林青又站了起来总结道:“我认为蒙元入侵时,社会经济文化遭到了极大的破坏,人类文明因此严重倒退,但更多的是因为后来的满清进行屠杀以及歪曲儒家文化、禁锢汉人思想、推行奴化教育而杀掉大批有知识的汉人士族,阉割汉人精神等。”

讲到这里,林青已经握紧了手中的书本,气极了,额头青筋都有些鼓起,大声斥责:“满清除了禁锢汉人思想,推行奴化思想之外,还大肆毁灭华夏文明,被比喻为‘古代科技百科全书’的《天工开物》也在那时候被毁掉,直到后来才被人在东瀛发现印刻版本并重新传回了国内!”

林青的声音此时比黄明说的时候还要大,教室外都能听见,不少路过的师生,透过门窗听着。

“可以说蒙元和满清的两次入侵,扼杀了华夏的两次资本主义萌芽,假设没有满蒙入侵而使历史和人类文明大倒退,我们在宋朝时的1000至1200年间就可以开始走比封建社会和满蒙蛮族政权优越高等的资本主义道路,包括民间工商业的资本主义和政治体系的资本主义,即使在明末的1600年左右走也不晚,因为东瀛从1868年明治维新才开始走资本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