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
字号

前国家主席刘少奇夫人王光美访谈录 第4节

点击:


我们立即与工人在一起,动员工人抵御了这种进攻,工人完全胜利。

然而问题还是如此刘少奇:《关于大革命历史教训中的一个问题》,1937年2月26日。

一个青年革命家的矛盾、委屈、苦闷跃然纸上。

这个问题伴随少奇直到五六十年代,自然他已是老革命家了。

倒是在“文革”中,大量污水泼向少奇,为了辨明真相是非,我才听到他讲述一些过去从不谈及的光辉业绩。

记得有一次,红卫兵小报上“揭发”少奇在武汉国民政府时期,对抗党中央,擅自勾结英帝国主义,解散工人武装,出卖革命,称为“武汉缴枪事件”。

我把这报纸给少奇看,他讲起在那如火如荼的年代中,英勇斗争的往事。

1926年10月,少奇到当时革命的中心武汉。

经短短几个月夜以继日的工作,全国工会组织取得空前的大发展。

1927年1月3日,英国水兵枪杀江汉关民众,制造了“一•三惨案”。

少奇得报,立刻赶往现场,后即带领工人纠察队到英租界巡捕房,代表各界民众提出强烈抗议。

当夜,少奇通宵主持总工会紧急会议,决定动员、组织各界与英帝斗争,提出立即收回租界等六条要求,通电全国。

第二天,向国民政府请愿,并限英领事三日答复。

在总工会号召带领下,全市人民群情激愤,同仇敌忾,举行罢市、罢工、罢课。

5日,人民心中久被积压的反帝怒火爆发出来。

通过李立三和少奇等人严密而有效的组织,30万人举行反英示威,冲入并完全占领英租界《刘少奇年谱》上卷,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年9月第1版,第59~60页。

王光美访谈录 刘少奇与王光美 王光美:与君同舟风雨无悔(3)

这时,国民政府表面支持群众,又担心帝国主义直接武力干涉,密令工会不要激化民情。

我党中央一些领导人受陈独秀投降主义影响,再三劝阻甚至严厉批评少奇,要求工会避免与英帝直接对抗。

可当时各界民众义愤难当,少奇一方面努力组织有序的斗争,避免过激行动,另一方面向中央提出,应积极引导大众,不能在革命高潮时退缩逃跑,不能也无法执行一些

中央负责同志的指令。

少奇一直站在示威队伍最前列,直接面对帝国主义者谈判。

2月19日,在各方压力下,终于迫使英国签字,将武汉租界交还中国。

在中国百年反帝斗争中,第一次从列强手中收回被强占的土地和权利,取得空前伟大的胜利。

收回英租界极大地震动了全国,中国人吐了一口气!同时,许多领导人和群众也被巨大的惊喜和出乎意料的胜利冲昏头脑,认为只要民众发动起来,工人武装起来,就可夺取任何胜利。

从而助长了过“左”的倾向,发生了不少不适宜的过火行动。

少奇反复提出警告,切忌盲目和自大。

刘少奇“文革”中对王光美、刘源的叙述。

他曾回忆道:

这时“左”倾情绪比安源严重得多,提出使企业倒闭的要求,工资加到骇人的程度,自动缩短工时到四小时以下。

随便逮捕人,组织法庭监狱,检查轮船火车,随便断绝交通,没收分配工厂店铺。

这些事在当时是较平常而且是极普通的。

工会是第一政府,而且是最有力量、命令最能通行的政府,它的权力有时超过正式政府。

在武汉那样大的城市,那样多人干起来,真有点骇人。

这些事干起来,而且越干越厉害,在社会上、政治上、经济上、人心上要发生严重影响……人们并不责备工人,而是责备共产党,这就影响共产党与各方面的关系。

共产国际的罗佐夫斯基到武汉,我详细报告他这种情形,并请教他,但他不能解决这个问题,只说工人不能使企业倒闭,工会不能代替政府。

我说许多小企业大企业不能维持,而工人还要提出要求怎么办呢?他不答。

白劳德(美国共产党总书记)在汉口、上海时,我和他谈过两天,要他就外国的经验答复我。

他送我二十元纸币,说“你谈的这些材料我可写两篇文章寄给美国杂志,这是给你的一半稿费。

你所求答复的问题,在美国工人运动中还未遇到过”。

我才知道这是中国工人运动中特有的问题刘少奇:《关于大革命历史教训中的一个问题》,1937年2月26日。

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成立南京政府与武汉对立,残酷捕杀共产党人和工人骨干。

5月17日湖北夏斗寅政变,攻武汉。

21日许克祥在长沙捕杀共产党,解除工农武装,史称“马日事变”。

湖南军阀何键向武汉施压,一时间要在武汉政变的谣传不胫而走。

党中央一些领导又一次倒向投降主义,要解散工人纠察队。

少奇反复向中央陈述,坚决反对解散工人武装。

中央几次开会讨论未决。

6月28日,军队侵占总工会机关,经少奇多方交涉,才撤离。

当晚,陈独秀主持紧急会议,周恩来作报告。

为了消除何键制造事端的借口,要公开宣布解散工人纠察队,交出枪械。

会议最后决定,由坚决反对这种意见的少奇去执行。

经过紧张迅速的工作,当日就发出布告,把一部分破枪棍棒交存政府。

之后,少奇将不少公开了身份的党员干部和工人纠察队骨干近3000人持武器输送到贺龙、叶挺部队,创造性地执行了中央的决定,巧妙地保存下这支工人武装力量刘少奇和聂荣臻对王光美的叙述。

另见《刘少奇年谱》上卷,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年9月第1版,第67~72,73~74页。

7月15日,汪精卫“分共”叛变,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

8月1日南昌起义,武汉纠察队是最中坚的骨干。

9月中旬,毛泽东以安源为中心,秘密动员“秋收起义”。

大批安源工人加入其中,三个团中,占了一个半团,成为重要的生力军。

安源和武汉的工人武装,都是我党创建人民军队的重要组成部分。


王光美访谈录 刘少奇与王光美 王光美:与君同舟风雨无悔(4)

少奇同志回忆这些往事时,仿佛又看到了那久远的、硝烟弥漫的一幕幕。

我听着,感叹着,这是些多么光辉的功绩呀!

就在1980年春节前,我带着孩子们到聂荣臻元帅家看望这位少奇的老战友。

聂总抓住我的手,回忆了很多往事。

第一件就是八一起义前,他作为中央前敌军委书记,受命到庐山找少奇同志,向他传达中央要举行南昌起义的决定,并征求少奇意见。

聂老总说:

“在那个时候,我们党认为工人是最可靠的,武汉纠察队在军队中是最受信赖的。

而这些工人最听少奇的,少奇了解他们,在他们中间有威信。

因此,周恩来同志一定要我来征求他的意见,如可能,动员他参加起义。

少奇很兴奋,同意下山。

但因当时没定起义日期,少奇又病得厉害,故暂留庐山,继续隐蔽。

后来,起义提前,未及通知,少奇没赶上。

但那部分工人的确是最勇敢顽强的。

”刘少奇和聂荣臻对王光美的叙述。

另见《刘少奇年谱》上卷,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年9月第1版,第67~72,73~74页。

聂老总凝视窗外,陷入沉思,仿佛自语:“最坚定的战士早早拼光了。

”我看着这位老元帅,那目光、语气,与“文革”中少奇回忆的表情,那么相像,同样情深。

自1927年,中共进入了几次“左”倾错误路线统治时期,间或又夹着右倾错误的反复干扰。

少奇也受到十多年的压制。

少奇同志从事地方党委和机关工作,始于顺直省委和满洲省委。

那时,北方地区笼罩着严酷的白色恐怖,在敌强我弱的条件下,他极力反对“左”倾蛮干,反对凭血气之勇和敌人硬拼。

他主张苦心经营,一点一滴积蓄力量。

在顺直省委,他不仅要克服冒险蛮干倾向,又要与党内普遍存在的小资产阶级、流氓帮会意识和宗派做顽强的斗争刘少奇:《怎样改造顺直的党》,1928年11月17日;《错误观念的纠正》,1928年12月18日。

除了在组织上做艰苦的清理,他还一直坚持不懈地在顺直和满洲训练干部,培养骨干,派员到中央学习,多数就地训练。

但他的良苦用心,不被理解,反屡遭责难。

不是“和平发展取消主义”,就是“可耻的机会主义”,甚至被人盛气凌人地斥责:“你错得该死!在政治上一塌糊涂,你将消灭满洲党!该打五百板子!”少奇据理力争,他给中央写信,说:“入(上海)训练班回来的同志都很好。

满洲并没有取消工作派出学生。

抚顺市工会训练班学生都是工人,完全没有一点工运常识和工作基础,一星期回去,这样做很必要,还得坚决办。

”值得一提的是,抗日英雄杨靖宇也在抚顺班学过。

尽管如此,中央还是借此连发两封急信,调他回上海刘少奇:《满洲省委给中央并转全总党团的信》,1929年7月29日;《刘少奇传》上卷,157页。

少奇一直坚持正确主张,批评党内错误倾向,承受没完没了的批判,戴着右倾帽子,又每每受命于危难,毫无怨言,不计代价地奔赴最艰苦、复杂、凶险的岗位,为党、为民族顽强斗争。

少奇那超乎常人的坚强意志和忍辱负重的精神,那丰富的经验和深厚的理论功底,那超强的组织纪律性和实事求是、坚持真理的勇气,就是在这时期锻炼形成的。

有时我想,这些优秀可贵的品格,使他成就了伟大的事业,也铸成最后壮烈的结局。

少奇是怎样看待自己的呢?1964年他同朱理治朱理治,1907年生于江苏南通,1927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文章地址:http://www.4721.com.cn/jishi/282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