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
字号

前国家主席刘少奇夫人王光美访谈录 第5节

点击:


新中国成立前曾任中共河北省省委代理书记、陕甘边省省委书记、中共河南省省委书记、中原局代理书记、新四军五师政委等。

新中国成立后,曾任交通部副部长、国家计委副主任、华北局书记、河北省革命委员会副主任等。

1978年4月病逝。

同志倾心交谈时,轻简谈道:

我在陈独秀错误路线时,心里不满意,但没有公开反对,因为是做群众工作的,知道那样不行。

从瞿秋白起,开始反对。

李立三、王明路线,我都反对,都遭受打击。

一面打击我,一面还是让我做工会工作。

工会工作很重要,因为在中国,工会工作在先,党的工作在后。

工会工作只有我做,他们不会做,所以,他们不敢开除我。

撤了我的职,我写文章反对,不点他们的名。

我写了文章送给他看,他也糊涂,也看不出来什么,说送去发表。

立三路线打击

王光美访谈录 刘少奇与王光美 王光美:与君同舟风雨无悔(5)

我,为什么仍然要我干,就是因为我在群众中做群众工作,我能提出一套意见,别人提不出来。

奇怪的是撤了我职工部长的职,却让我做总工会委员长。

当时他们决定叫另一位同志干,那位同志说让我干,他们也只好批准。

到苏区时,还让我做福建省委书记。

当时江西已经有了省委书记,中央苏区只有两个省委。

又打击我,又不能不用我,让我做福建省委书记。

就是因为党的工作,他们也不懂。

从一九二九年起,直到延安整风,我才讲清楚。

十几年受压,并未泄气,而且写出了东西,《论共产党员的修养》、《白区经验总结》,都是在受打击时写的。

越挨打击越钻马克思主义,接近群众,写东西。

应该好好工作,更好地钻马克思主义,钻实际。

所谓理论联系实际,最后都落到群众工作上,带领群众前进。

同时要守纪律,不讲闲话,越受打击越守纪律,背后不讲,当面讲刘少奇:《同朱理治的谈话》,1964年10月4日。

长期以来,少奇从内心里自愿地把自己融于群众和组织之中,他从来不允许宣传自己,既严格,又完全出于自觉,远远不是谦虚两个字所能概括说明的。

而“文革”对他的诽谤侮辱,空前绝后的深入广泛,更使少奇惊天地而泣鬼神的功绩鲜为人知。

在烽火连天,群雄争首,真伪交织,生死未卜的年代,少奇是怎么、又为什么被拥戴为党内仅次于毛泽东的“第二号人物”呢?对此,青年人不知,中年人不明,老年人不详。

真正将少奇推上党的领袖地位,是在1936年初至1942年底这7年,他主持华北、中原、华中工作的时期。

少奇随红军长征到陕北,正是所谓“红区损失90%,白区几乎损失100%”之时。

意外地在一张报纸上发现平津“一二•九运动”的消息,党中央异常兴奋,欲派员前往。

少奇成为最合适的人选。

总书记张闻天同志与少奇深谈后,政治局决定少奇为中央代表,孤身深入虎穴。

长征是结束了。

而少奇又走了,继续进行更加波澜壮阔、可歌可泣的“长征”。

如果说长征挽救了党和人民军队,是“起死”,那么少奇在华北、华中继续的“长征”,则是发展了党和人民军队,是“回生”。

1936年初,少奇到华北时,整个北方局能够联络到的党员不过30人左右。

“左”倾冒险主义和关门主义使党组织几乎瓦解殆尽,并仍顽固地在灭亡之途往下滑。

少奇坚决纠正错误的领导和思想,在宣传和组织上进行大刀阔斧的鼎新变革。

也正是这一时期,少奇表现出政治上完全成熟,他出色的战略和策略思想充分展现出来,使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广为传播,深入人心。

这不仅有力地促进了华北抗日局面的形成,也扩大了党在全国的影响。

通过他正确积极的领导,党组织和“左”派爱国团体迅猛发展起来,并从北方局派出几百名干部

到上海、广州、武汉、中原等全国各地接上关系,重建组织,恢复活动《刘少奇一生》,黄峥著,中央文献出版社1995年10月第1版,第111页。

需要说明的是,少奇是戴着右倾机会主义的帽子,冒死赴险。

他一面隐蔽在敌人的屠刀下,不分昼夜地工作,另一面又与党内占统治地位、不断批判甚至“无情打击”他的错误倾向斗争。

险象环生,生存已属不易,况求发展更显之难。

少奇与朱理治谈道:

到北方局工作,实际我是按我这一套,做出了成绩,写出了东西,送给他们看,他们也看了。

白区工作会议时,在政治局开会,他们反对我,说我在北方局有路线错误。

××写了十年经验总结,说他们一贯正确,没有路线错误。

我与他们辩论,他们驳不倒我。

……他们一面说我路线错误,一面还要我做北方局书记。

我辞职不干了,他们还是让我干,因为他们不懂党的工作、工会工作、白区工作。

我和主席原来是互不知道受打击的历史情形的,一直到延安才和主席讲,他讲了他的历史,我讲了我自己。

一个无产阶级革命家,受了打击,不能泄气,不能觉得自己倒霉。

受打击,呕了气,就要有股劲,更加深刻地研究问题。

人的知识就是从群众中来的,从实践中来的嘛。

你相信自己对,有真理,劲头应该更大嘛。

总之,就是这么两条。

一是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自己的头脑,二是去做群众工作,武装群众,而群众是打不倒的,你越打他,他越革命。

如果自己不是错误的话,就不要怕孤立,深入群众是孤立不了的刘少奇:《同朱理治的谈话》,1964年10月4日。


王光美访谈录 刘少奇与王光美 王光美:与君同舟风雨无悔(6)

当时,党内相当多数而又不占主导地位的同志支持少奇。

正如他说的:群众支持他,他不是孤立的。

支持者中,最关键、最强有力的就是毛泽东《刘少奇传》上卷,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年10月第1版,第260~261页。

这使少奇得以发挥他的才智,坚持正确主张,迅速取得惊人成绩。

仅半年,中央就评价“北方党的工作,自胡服(即少奇)同志到后,有了基本上的转变……已奠定了胜利的基础,开展着光明灿烂的伟大前途”《中共中央书记处致刘少奇和中共河北省委的信》,1937年3月4日。

一年时间,北平的党员人数就发展了10倍《刘少奇一生》,黄峥著,中央文献出版社1995年10月第1版,第111页。

!!毛泽东赞扬少奇“懂得实际工作的辩证法”,“是一针见血的医生”《毛泽东年谱》上卷,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12月第1版,第678页。

抗日战争爆发,形势突变。

国民党节节败退,八路军东进,陕北的大部分干部力量和武装力量陆续进入华北。

少奇抵制“一切服从统一战线”的右倾主张,坚定地开辟根据地,建立政权,放手发动群众,扩展武装,积极吸收大量爱国青年和知识分子,与国民党争夺抗日领导权。

至1938年离开,少奇到北方局短短两年多,我党已经是整个华北地区最大的政党,我军也成为最强大的抗日武装力量。

“数百万群众朝着我党指定的方向前进了。

”《刘少奇选集》上卷,人民出版社1981年12月第1版,第260、263页。

革命形势轰轰烈烈。

党中央决定“巩固华北,发展华中”。

派谁去呢?可谓众望所归,目光又落到少奇身上。

又是受命于危难,他又上路了。

经4年不屈不挠,艰苦卓绝的奋斗,少奇和他的战友们,开辟皖东,占据苏北,运动歼敌,力克顽匪,在敌后建起大片根据地,动员组织广大群众与日寇拼死搏击。

“皖南事变”后,他处乱不惊,巧攻坚守,反败为胜。

逆境中的中原、华中一片蓬勃生机。

在少奇这又一次继续的“长征”中,我们的党,我们的新四军、八路军在华中又一次“回生”了,空前壮大起来。

6年中,少奇与广大的干部群众紧密结合,出生入死,不懈奋斗,使人数不过万余的我党我军,突出陕北一隅,脱开江南国统区枷锁,进入广阔天地,夺取建立政权,拯民族于水火。

古希腊科学家阿基米德曾说:给我一个支点,就能撬动地球!历史给了少奇一个支点,他和党中央其他领导同志一道确实撬动、启动了全国敌后党组织和全国抗日的高潮。

少奇是打开这一局面的先锋,是忘我抗击日寇的民族英雄。

今天,关于少奇在北方局、中原局、华中局的回忆记述不少,极为珍贵。

我们应把其放在整个党的发展长河中看,从全局的广度,以历史的高度来予以评价。

至此时,少奇的正确主张,他的功绩,得到公认。

1943年3月,中央成立三人书记处,毛、刘同时成为党的“一、二把手”。

延安时期,少奇辅佐毛泽东同志,领导全党全国的革命。

在统一全党全军的思想和组织方面,做出不可替代的、划时代贡献。

紧接着,日本投降,重庆谈判,毛泽东大智大勇,携周恩来面蒋周旋。

少奇代理主席。

此时,党中央授予毛刘代行政治局全权,少奇承担起领导指挥全国的重任。

他主持做了一项具有重大历史意义、对全局至关重要的战略决策——抢占东北。

日本投降后,东北空虚。

少奇主持制定了“向南防御,向北发展”的战略方针。

文章地址:http://www.4721.com.cn/jishi/282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