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括万贵妃在内,都没想到汪直还有这能耐,顿时来了劲,给他几个锦衣卫,便开闸放狗了。
别说,估计这汪太监干起义的时候,就是玩侦查的,一出街,还真就有股架势,他是乔装改扮,频繁出入街头巷尾,上到王公大臣,下到拾大粪的,都让他给摸个遍,有用没用的消息,都弄个门儿清,最后团巴团巴一起汇报给了朱见深,意思是刺客背景很深,北京城里形势十分复杂,本着怀疑一切打倒一切的精神,为了皇帝您的安全,这事儿还得继续查。
闹半天,他也没查出个甚。
但人就这么怪,你看东厂没查出结果,被皇帝骂了,汪直同样没查出结果,却被朱见深大大夸奖了一通,所以有时候领导要你干事情时,未必就非要一个明晰的结果不可,他有可能只是管你要个信心而已,汪直就给了朱见深极大的信心。
既然如此卖力,不如就给他个一展身手的机会,于是朱见深命令:汪太监忠心耿耿,可以组建自己的队伍了。
这么着,一个与东厂特务机构唱对台戏的新机构——西厂,成立了。
东厂我前面提到过,那是个非正常人组成的组织,里面的人,上面是脑袋不正常,下面是零件不正常,干出的事情更是极不正常,除了整天捉摸怎么无中生有的抓些个“谋逆分子”外,就是考虑怎么打赃绑票赚外快,实在无聊了,便弄几个非人类的大脑所能想出的酷刑来,再诬陷几个百姓,拿去牢中试试刑具,归根结底,他们的所作所为就是四个字:无恶不作。
那么东厂已经无恶不作了,西厂又打算干嘛呢?
西厂的办厂宗旨是八个字:人神共愤,十恶不赦。
你东厂既然是无恶不作,那我西厂的业绩凭什么赶上你?只有不畏鬼神,恶贯满盈才有希望嘛。
这样的企业宗旨所带出来的员工是极其可怕的,从此以后,西厂成了京城鬼门关,东厂是不死也要脱层皮,西厂却只有进去的,没有出来的,弄得那年月发誓的词儿都改了:我要骗你,明儿就进西厂。
汪直这么折腾,口碑却越来越坏,最后提到他的名字,顶风臭三千里,这小子特郁闷,怎么回事,我这么勤快,名声反倒如此之差?怎生才能增强美誉度呢?有人就说了,抓几个真正有民愤的贪官不就妥了?
好主意!
汪直的眼睛就盯住了那些个贪官。
这世上,有清官,也有贪官,除了这两类之外,还有一类叫做酷吏,酷吏对社会造成的伤害,远比贪官更厉害。贪官要的是钱,酷吏要的却是名,为了那无形的名,他们不惜草菅人命,践踏法律,以人血染红乌纱,从而大肆破坏家庭,给整个社会造成巨大伤害,以致恐怖弥漫,道路以目,最后官逼民反。
汪直,就是个酷吏。
好笑的是,人们往往在一开始,会误将酷吏看成清官,比如眼下的汪直。
作者:电脑前的红椅子 日期:2009-01-29 22:23
接上回:
既然汪太监要改头换面,总得拿个民愤大的开刀才可,拿谁呢?北京的?不行,北京的官,哪个不是皇帝身边的人?一个弄不好,再把自己搭进去,那么找地方的?也不行,打老虎就要打大的,找地方官的晦气,如何树立自己的威信?想来想去,有了,大明朝俩首都,北京的惹不起,还有南京的,就找南京官员的晦气好了。
南京谁最难惹?
镇守太监覃力朋。
此人可了不得,当时明朝第一号太监,是司礼太监怀恩,第二号太监,是东厂掌门人尚铭,这覃力朋,便是第三号人物,汪直竟把此人当成打击对象,可见其心毒胆大的本色。
覃力朋做梦也想不到汪直敢动他,赶忙派人去北京上下打点,总算有惊无险,好歹逃过西厂的魔爪,吓出一身冷汗。虽然没有扳倒覃力朋,但通过此事,汪直的民意指数果然大升,老百姓说了,覃力朋骚扰南方,为非作歹,地方官都不敢管,唯独汪太监不畏强暴,还是西厂好啊。就连宪宗都对汪直这次行动赞赏不已,沽名钓誉暂时成功。
成功后,汪直一变脸,就不是他了。
汪直明白,西厂之所以能够存在,就是因为朱见深坚信,天下还有许多图谋不轨人士。如果有一天有人告诉皇帝这些谋反者其实并不存在,那么他汪直也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所以,一定要让皇帝不断听到一些反叛者被抓被杀的消息,来加强他的危机感,自己的日子才能过得更好,因此,杀良冒功是少不了的。
于是,成化十三年二月到五月,不到四个月的时间里,汪直一口气,办了十几桩“谋逆大案”,被抓官员遍及六部,就连御史和地方上的布政使也有被捕入狱者,一时间鸡飞狗跳,朝廷不宁,这还没完,西厂又搞起了轰轰烈烈的“捕妖言”行动,这次行动在全国范围内展开,具体操作就是西厂特务打扮成平民向各省广泛出动,于街头巷尾与百姓交谈,故意将话题引向对朝政不满的方向,惹起百姓对朝廷的非议,然后,突然把帽子一甩:“老子是西厂的”,就把上套的百姓给抓了。如此这般,又抓了无数百姓,拷打致死者数不胜数,真正做到了人神共愤。
汪直做这一切只为了一个目的:升迁。
但他忘了,这世上有个东西叫报应,也许它来得不及时,但却总会来。
作者:电脑前的红椅子 日期:2009-01-30 21:40
书接上回:
汪直这辈子,败就败在没有同盟者,东厂虽然也很不是玩意,但东厂的主事太监尚铭可是个有谱的,该得罪的,一个不放过,不该得罪的,半个也不惹,哪像他汪直,上至内阁大臣,下到黎民百姓,全都惹翻呢?
很快,内阁首辅商轲率先发难,领着诸位大臣上本弹劾,写得明白:不逐汪直,天下必乱!
朱见深一见奏章,勃然大怒,老子好不容易看上个人,你们眼气?大笔一挥:来人,把这商轲与我拿下!顺便问问,何人主使他这么干的?
一个老太监拿着圣旨去了,一见商轲便问:汪直正走红运,你却弹劾他,请问,何人主使?
商轲二目喷火:老子自己主使!
这老太监一惊,还没回过神来,就见商轲背后呼啦啦转出一片文官,个个脸红脖子粗:汪直一介太监,擅自诛杀朝廷命官,视百姓性命如粪土,如此下去,天下岂能不乱?告诉陛下,此事无人主使,我们自己干的,要抓一起抓!
老太监一见这情形,什么都明白了,心说汪直,你把人都得罪透了,这可是你自己找的,别怪咱家心狠了。
想到这儿,他一笑:诸位少安毋躁,待我禀明陛下再说。
说完他走了,回到宫里,把所见所闻一五一十告诉了朱见深,朱见深听完大惊失色,怎么,这群文官合力抗旨,要反么?
老太监说这不是要反,反倒恰恰是对陛下您的忠心,请陛下想想,为什么内阁大臣、六部官员齐声要求驱逐汪直,难道汪直就没问题么?若说这帮大臣要反,我看也是被汪直逼反,陛下请想,假设汪直真的要逼反了满朝文武,他究竟是在帮陛下呢,还是在害陛下呢?
这一番话说得朱见深浑身冷汗直冒,是啊,如此说来,汪直这类人,岂非不存在比存在要好?
汪直的倒霉期不远了。
这老太监是谁?
此人就是成化年间天字一号太监——司礼太监怀恩。
何谓司礼太监?
洪武十七年,朱元璋设立礼监司,到明宣宗时,由于允许太监读书认字,而教授太监文化的内书堂又属于礼监司管辖,从而导致礼监司的领头人司礼太监的地位猛然提高,成了内廷第一文化人儿,相当于“太监大学校长”。
明朝时,内阁有“票拟”权,什么叫票拟?明帝国地方大,全国各地军政大事都往首都汇报,皇帝忙死也顾不过来,因此便由内阁大臣先行批阅,批阅后,再将奏章交给皇帝,此时皇帝便轻松多了,只须再奏折上批个“可”或“不可”便行,那么内阁大臣先行批阅的做法,就叫做“票拟”,而皇帝最后签署的意见,则叫做“批红”,这批红虽然只写个“可”、“不可”、“知道了”,但时间久了,皇帝还是晕菜,毕竟奏折太多,就算个个都写个“可”字,写一天手腕子也酸得慌,便干脆由太监来完成这一工作,那么领头代替皇帝“批红”的太监,就由“太监大学校长”司礼太监担任,可见这司礼太监权力之大,在某种意义上来说,他就是帝国命运的决策者,由于此太监位高权重,掌握着皇帝的御笔和玉玺,因此又叫“掌印太监”或“秉笔太监”。
怀恩,就是这么个角色。
所谓一言兴邦一言丧邦,他为何要帮助商轲他们呢?
因为汪直是个吃生米的,谁的账也不买,怀恩知道,如此下去,非但自己的地位不保,搞不好还要搭上性命,正好商轲发难,干脆借他人之手除去心头之患算了,便帮了这个忙。
连同行都下绊子,汪直就要去凉快了。
果然,在怀恩、商轲等坚持不懈的吹风中,宪宗下令:关闭西厂,汪直去御马监干活。
威风一时的西厂,倒了,这是太监集团的胜利,也是文官集团的胜利,也是百姓的胜利,圣旨颁布那晚许多人喝了酒,他们唱歌跳舞,兴奋得不行,但他们并不知道,不久的将来,汪太监还会回来,而报复,将是变本加厉的。
作者:电脑前的红椅子 日期:2009-01-31 18:08
书接上回:
果然,在获知汪直的企业倒闭后,万贵妃受不住了,她找到朱见深狂吹枕边风,日吹夜吹,终于把个宪宗皇帝吹得罩不住,心一软,吩咐:重开西厂。
汪直大吼一声:我胡汉三又回来喽!
胡汉三一回来,照例是要算旧账的,穷鬼们分了我的地,牵了我的牛,此时要还了,所以在汪直的挑动下,朱见深的混帐旨意一个接一个,当初弹劾过他的官员,基本上一个个的被下放回家务农,一口气罢免了几十个大臣,就连首辅商轲也在劫难逃,只有司礼太监怀恩,仗着根基扎实,才屹立不倒。
干掉诸多大臣后,世间无敌的汪太监一扭头,把目光对准了军队。
他想干嘛?
想学老前辈王振建功立业。
汪直明白,论牛皮,自己已经是大明朝牛皮第一人,但人活一辈子,光牛皮不行,否则等到伸腿瞪眼那天,墓志铭都不好写,想扬名后世,非得做点儿宏伟大业才成,但是凭自己的本事,搞科技发明是没戏的,做宏观调控是不会的,弄政府管理是扯淡的,怎么办?
文章地址:http://www.4721.com.cn/jishi/298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