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刻,他请命出战,李显大喜,心说我这儿能人不少,阉人都能打仗,便准了。
杨思勖上马持刀,开门而出。
玄武门,这个成就了唐太宗李世民的地方,这个历经唐代数次腥风血雨的地方,此时也注定将成就一名武宦,杨思勖。
再说李多祚,他虽然有些彷徨,但毕竟领兵多年,稍一沉吟,便镇定下来,他明白,此时此地,只能向前,不能后退,已经没了退路,事若不成,有死而已,要想成功,只有前进,逼宫。想到此,他令先锋大将野乎利在前耀武扬威,以振军心,自率大队于后,准备冲击玄武门,那野乎利是个胡人,乃李多祚的女婿,李多祚驰骋疆场多年,也算是身经百战,他招的女婿,自然也非善类,此獠自持英勇,于玄武门前来回奔突,好不威风。
突然间门洞大开,一将飞马而出,当真是“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挥刀直取野乎利,野大先锋措手不及,被一刀劈于马下,此人斩了野乎利,持人头在手,驻马逞威,顷刻间,李多祚麾下众军士气为之所夺。
谁能横刀立马?唯我杨大阉人。
什么叫“温酒斩华雄”?哪个又是“匹马斩颜良”?小说演义中的杜撰自然是大多数人们所不信的,但如今却成了真事儿,就在大家眼前上演,一个照面,仅仅一个照面,堂堂羽林军先锋官被一个宦官斩了,李多祚大惊失色,李显趁机发起政治攻势:“尔等都是我的爪牙,干嘛造反?如能迷途知返,个个封官。”众哗变军士一看情形不妙,呼啦抄就倒戈了,刺死李多祚,全体投降,那位领头的太子李重俊也被部下所杀,此次政变宣告结束,杨思勖的那一刀在此次事件中的作用,可谓定鼎乾坤。
老杨立了大功,李显高兴,本来杨思勖刚投靠他时,他就令其作了宫闱令,位在高力士之上,如今单刀平了李多祚,更要大赏,封银青光禄大夫、内常侍。
银青光禄大夫这个职衔属于从三品,比较高,身份就相当于现在的政府顾问,你说他有事儿干吧,还真没什么具体工作,你说他没事儿干吧,工资还挺高,李显给老杨加这个衔儿,褒扬的意图非常明显,变着法儿的给他涨工资呢。
内常侍官阶五品,乃是宦官的专有职位,零件齐全的还当不了,唐代管理宦官的机构,叫做内侍省,内侍省中有一把手叫做内侍,两人,从四品下,一把手之下的二把手,就是内常侍,是内侍省的“执行总裁”,权力相当大,杨思勖凭这一刀之功,瞬间凌驾于高力士之上。
表面看来,这杨大高手是前途一片锦绣,但实际上,自打升官后,老杨心里反倒打起了小算盘,巧的是,地位上处于下风的高力士此时也正在打算盘,更巧的是,两人的算盘竟然打得一模一样,渐渐的,这两个都想在宦官里面拔尖的顶级阉人,终于在某个特定场合,不期而遇了。
他们究竟打得是什么算盘?能碰出火花么?我们继续看。
作者:电脑前的红椅子 日期:2008-08-31 15:58
楼主帖子顶的人太少了,动不动就沉下去了。楼主,要坚持哦!
作者:电脑前的红椅子 日期:2008-08-31 15:59
靠,怎么发在这里了?本来要顶其他帖子的。
作者:电脑前的红椅子 日期:2008-09-01 16:31
我为什么无法回复?
作者:电脑前的红椅子 日期:2008-09-01 17:36
多谢各位支持,国外的太监迟早也会被拉进来,等着吧,呵呵。
作者:电脑前的红椅子 日期:2008-09-01 17:38
书接上回:
中宗李显快死了,他自己还不知道,在床第间、枕头边、酒杯里,他的权力被一点一点的夺走,昔日身边的走卒干将,被他一个个的杀掉,伏在旁边魔鬼,他却看不到,自从张柬之等五人被逐出朝堂后,朝廷上再也没有可以直接帮助他的人,韦后等人完全把握了局面,军队、大臣,基本都操控在韦皇后的手里,李显的皇位被夺,只是个时间上的问题。
杨思勖当初之所以投靠李显,目的便是富贵荣华,投身为帝王亲信,以求得一世安稳,他也曾认为皇帝和皇后是一伙儿的,所以当太子李重俊造反的时候,他才那么卖力的去冲锋陷阵,但当他被李显提拔为内常侍之后,他才慢慢发现,一切都不是那样。他眼里至高无上的皇帝,其实是个稀里糊涂的傀儡,而皇后韦氏则是个非常强势的人物,她根本不屑于与李显同台。那接下来怎么办呢?抛开李显去投靠韦后么?
此时武则天刚死不久,由于榜样的余威还在,所以女皇帝的美梦,还在韦后、安乐公主、太平公主等人的脑海中挥之不去,与此同时,许多大臣则公开支持李氏复辟,激烈反对女性称帝,尤其忌惮女性称帝后对反对者的屠戮,这都是武则天留下的后遗症,社会舆论当时也在反对女性掌权,称之为不忠不孝,这样看来,究竟是否要投靠韦皇后,就成了杨思勖思考的焦点,因为投靠她可能会得到一时的利益,但是从社会大环境来看,这种利益能否长久,还是个未知数,但如不投靠韦后,也是个麻烦,因为谁都知道韦后的目的是做女皇,李显这个糊涂虫迟早要遭殃,一旦他遭了殃,自己怎么办?
这确实是个难题,杨思勖抓破脑袋也想不出好办法,最后拿定主意:不管怎样,见机行事。就在他拿定主意的那一刻,在一个无人的角落里,高力士也拿定了同样的主意。
高力士,要比杨思勖沉得住气,杨思勖投靠李显,挺身沙场,立功升官,一切的一切,他都看在眼里,可他不着急,因为多年的经验使他对朝廷上的形势洞若观火,对李显,他早就下了结论:此人必亡。对韦皇后、安乐公主等人,他也下了同样的结论:必亡。高力士的厉害之处就在于此,他能清晰的判断未来形势的发展,他认为,眼下形势表面上风平浪静,实际则杀机重重,李显身为帝王,肯定是众矢之的,但他不知自保,因此不会长久,韦后欲夺权久矣,其爪牙遍布朝堂,李显一下课,她必得势,但如今武则天刚死不久,宫廷政变与拥戴李氏的风气正盛,韦后得势,必然称帝,只怕她一称帝,一场刀兵便不可避免,届时谁赢谁输,还是个未知数,但从人心所向看来,李氏宗亲得胜的几率似乎要大一些,如此一想,便只有静待其变了。所以高力士犹如一只狸猫趴在暗处,仿佛消失一般。
作者:电脑前的红椅子 日期:2008-09-01 17:40
形势的发展果然不出高、杨二宦官的预料,公元710年,唐历景龙四年,中宗李显由于不满韦后专权,被毒杀于宫中,享年五十五岁,他一死,京城大乱,韦后、安乐公主等人密不发丧,紧锣密鼓的却要做皇帝,消息传出,太平公主勃然大怒,心说俺这武则天的亲生闺女还轮不到呢,你们这两个外姓人倒来劲了?她死不同意韦后母女称帝,同时发动舆论界,猛烈抨击某些人的“女皇梦”,韦皇后一看形势不妙,反应倒也快,立刻宣布退出皇帝角逐,转而拥戴李显的幼子李重茂为帝,这韦后着实阴险,李重茂年刚十六,屁都不懂,他当皇帝,韦后作为太后必然垂帘听政,军国大权仍旧抓在手中,这是百分之百的外戚专权的思路,与东汉时期的窦宪、梁冀等人一般无二。
作者:电脑前的红椅子 日期:2008-09-01 17:42
此时的唐朝高层的矛盾很特殊,不是皇帝与大臣的矛盾,也不是外戚和宦官的矛盾,而是外戚与宗室之间的矛盾,这类矛盾在大一统的王朝中并不常见,当然也有过,那就是西汉初年的吕后之乱,吕后之乱,被刘氏宗亲所倚仗的功臣派给消灭了,之所以被功臣消灭,原因是当时刘氏宗亲已经没有这份力量去独自平乱了,可唐朝却不同,即便是武则天曾经大杀李氏,可到了中宗一朝,李氏宗亲的实力还是非常强大的,特别是武则天死后,武氏王族的势力受到极大破坏,太子李重俊的那场变乱更加使武氏势力雪上加霜,武氏一蹶不振,韦氏刚刚上台,李氏却刚刚复辟,深得民心,一切迹象表明,政权迟早还将归于李氏。
高力士、杨思勖看得明明白白,二人打定主意,哪边也不投靠,继续观察。
作者:电脑前的红椅子 日期:2008-09-01 17:44
韦后可没他俩那个脑力,她立了李重茂之后,反倒加快了当皇帝的步伐,此女决定,待时机成熟,效法武则天,废少帝李重茂,自己登基,她仔细盘算了一下朝中各派势力的轻重,“阳派”已然倒台,“逍遥派”武三思也死了,能跟她一争高下的,恐只有太平公主和李显的弟弟李旦,太平公主一介女流,难成气候,李旦却是正经八百的李氏后人,以前还做过皇储,这倒是个硬点子,务必除去。
作者:电脑前的红椅子 日期:2008-09-01 19:15
想到这里,韦后就要动手,怎知她不动手还倒罢了,这一起了杀机,倒惹怒一双牛人。
作者:电脑前的红椅子 日期:2008-09-01 19:16
今天不知道怎么了,不能整体发上去,估计是有敏感字句了,修改半天,才发上去最后一句话,请大家谅解!
明日继续更新!
作者:电脑前的红椅子 日期:2008-09-02 10:38
书接上回:
就像好多恐怖故事开头一样,在一个伸手不见五指的漆黑的夜里,一辆马车,来到了相王李旦的府上,车上下来一人,快步走入府内,李旦早已如热锅上的蚂蚁一般等候多时了,此人到了李旦面前,一揭面纱——太平公主。
这段日子里,老实人李旦要疯了,李显是怎么死的,他清清楚楚,也很明白,照这个势头发展下去,下一个必然是他,武则天一辈子生了四个男孩,老大李弘、老二李贤,因为不听话,都叫她给K.O了,剩下老三李显、老四李旦,如今老三死了,老三的小儿子李重茂又不懂事,民众对李家后人重新执政的呼声又高,许多大臣也认为应该由李旦执政,对韦皇后等人颇有微词,那韦后不是个好相与的,岂能放过这位硕果仅存的相王?
所以李旦要疯了,他虽然日日梦游,吃了就睡,但身家性命生死攸关,此时也只好照人商议了,可等他想找人保护自己的时候,却蓦然发现,无人可找。
找大臣?大臣们虽然同情李旦,但在编制上,却属于朝廷直接管辖,朝廷上现在说了算的,是韦皇后,哪个朝臣那么大胆,脑袋都不要了,这个节骨眼上去支持李旦呢?
找宗室?如今李家后人虽然还有,但是一枝独秀的,就数他李旦,其他人混得还不如他呢,这怎么找?找了又有什么用?
找宦官?皇宫大内,韦后独尊,哪个宦官敢吃里爬外?宦官最找不得,一个搞不好,他一告密,把自己也搭进去了。
文章地址:http://www.4721.com.cn/jishi/298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