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
字号

太监往事——那些不是男人的男人们 第105节

点击:


陪我玩,你就是我爹,为所欲为,那也是我允许,你才能这么做,我不允许,你就不能这么做,说到底,你只是个太监。今日我把信给了你,那是我根本没把这事儿放心上,但你要让我这朝廷都运作不下去,那可就过火了。

于是厚照兄吩咐:问问刘瑾,查出是谁写的没有?

有人去问了,同时李东阳回答:据查是个太监干的。

不久,问的人回来了,也说:据东厂查,是个太监干的。

年轻的皇帝不高兴了:那还不放人?

传事的便去告诉刘瑾:那还不放人?

刘瑾说就放,就放。

事情获得解决,数百官员脱狱成功。

作者:电脑前的红椅子 日期:2009-02-08 23:15
接上回:

什么是英雄?生活中的英雄不是手拿左轮的牛仔,相反,他们中的大多数,都在默默奉献,不计报酬,当他们存在时,我们反倒认为世界就应该是这样,只有当他们有朝一日消失时,我们才知道英雄的价值。

英雄,就如李东阳。

至于那封信是哪个太监写的,史书未交待,我们就不得而知了,但从此以后,刘瑾,对太监集团内部,产生了极大的疑心。

写那封信的,肯定是个小太监,但幕后指使的,肯定是大人物,甚至很可能,就是八虎之一,说实在的,八虎在正德初年,尚且是铁板一块,但眼瞅着刘瑾平步青云成了立皇帝,那七只阉虎也逐渐开始妒嫉,都是太子府出来的,怎么你刘伴伴就混得那么好呢?人就怕妒嫉,一上了这个瘾,保不齐能干出什么,所以刘瑾对身边的战友,也开始戒备。

刘太监一旦戒备起来,闹出的动静就特别大。

他成立了“内行厂”。

内行厂是什么?

是个新的特务机构,明代有东厂、西厂,汪直倒台后,西厂一度关门,后来又开了,刘瑾等八虎上台以后,本着狡兔三窟的原则,由刘瑾担任司礼监掌门,八虎中的马永成和谷大用,分别担任东西厂掌门,刘瑾本以为如此便可以高枕无忧,但如今看来,光这样还不够,谁知道纳马永成、谷大用,是不是此次事件的主使呢?因此成立个内行厂,专门监视东西厂。

这步棋一走,离耗子动刀窝里反的时刻,就不远了。

内行厂成立后,鉴于特务机构实在太多,为防止你中有我,我中有他,乱七八糟,刘瑾规定:三厂中(东、西、内行),内行厂最大,由皇帝直接领导(其实就是他领导),东西厂,受内行厂监督,而东厂,又受西厂监督,而锦衣卫,又受东西厂监督,只有老百姓(包括官员),为上述所有机构监督。

职能划分完毕,内行厂开始运作,这一运作起来可不得了,不要说良善小民,就连东西厂的人都被它吓一跳,无论是谁,只要刘公公稍有怀疑的,全杀,即便是两厂特务,也逃不得魔爪,个个整日里是胆战心惊。

百姓就更甭提了,被内行厂弄得是鸡飞狗咬,刘瑾规定,为防止坏人破坏,外地来北京的,全部赶回去,就这一条,全乱套了,不少大户人家的佣人,被迫辞掉,来北京做生意的,生意被迫流产,不知砸掉多少人的饭碗。过不几日,刘太监不知哪根神经突然错位,要整治社会风气,守寡的,甭管小寡妇、老节烈,全部强迫改嫁,家里死人的,立刻就要埋,办丧事超过时限的,强迫烧掉尸首,一时间是寡妇闹,孝子嚎,怎一个乱字了得。

将一切都弄得乌七糟八之后,刘公公突然清醒了些,他发现自己眼下的地位,那是无比的稳当,自己目前的形象,却是无比的糟糕。

刘瑾明白,所谓地位稳当,是暂时的,形象糟糕,则可能是永久的,而糟糕的形象,又极可能影响目前稳当的地位,所以他毅然宣布要和过去的自己告别,从此后洗心革面,重新做人。

首先,再也不受贿了。
其次,要做点有益于社稷的事儿。

当刘瑾说他再也不受贿的时候,由于那年月信息产业不发达,新闻传播基本靠吹牛腿的形式,所以还有许许多多官员不知道,他们仍旧为了升官发财辛辛苦苦的走在为刘太监送礼的路上,结果到了京城后,礼单一送,得到的却是刘瑾装腔作势的斥责,然后,这些人全部被抓,打板子,熬不住的,死了。

全国各地的官员,都震惊了。

过去,他们知道,大明天下说了算的,就是老刘,不给老刘钱,累死也白搭,给了老刘钱,升官在眼前,因此他们拼命搜刮,不顾百姓死活,就要刘公公快活,可如今刘公公突然不要钱了,如何是好?吏部的官员也懵了,要知道,刘公公每一次受贿,就等于给吏部下了指标,今年升谁、不升谁,这突然不要钱了,工作方向没了!下一步该如何安排官员位置,不知道。

刘瑾不管这些,这是个戏子出身的人,政治上的细节问题他无暇多虑,烂摊子,就先烂着吧。在打造了清官形象后,他忙不迭的开始做有益于社稷的事儿。

他想干嘛呢?

想增加国库收入。

意向是好的,手段是蠢的。

他说,边境上,有不少部队,这些部队都是自种自吃,有地有粮,为何上缴国库不足?所以着各边境州府地方官员,定要把军田屯粮收归国有,不可再缺。

说句老实话,刘瑾这个想法,是对的。

明朝为解决边防部队给养问题,一般都是守边部队自己屯田,那么从朱元璋那辈儿起,一代代传下来,逐渐的,这些军田就成了边关大将的囊中物,也就是由公家的,变成了私有的,当然表面上,还打着公家的旗号,但是等到上缴国家粮食的时候,就不是那么回事了,边将们为了以权谋私,用各类借口推搪,即便是政府也没办法将粮食收足,久而久之,这个问题成了老大难,刘瑾想把这个问题解决掉,还算他有点儿人心。

那为什么说他的手段是蠢的呢?

他唯一的手段,就是让边境州府官员将军粮收归国有,但怎么收归国有却没说,也就是说,刘太监自己也不知道怎么做,他只知道一级压一级的压迫那些地方官去完成任务。

可是老大,你不知道怎么做,人家也不知道,但人家虽然不知道粮食如何收,却知道,边将惹不得。

边将,有部队,有枪,有钱,有权,地方官,有什么?差人?板子?顶用么?

这就是军粮收不上去的原因——地方官打不过边将。

这个原因,是个地方官就知道,唯独北京的高干、没下过基层的刘瑾不知道。

不知道,所以想法就简单,就愚蠢,所造成的后果,就很严重,会严重到什么程度呢?严重到自取灭亡。

作者:电脑前的红椅子 日期:2009-02-09 12:00
书接上回:

刘公公自取灭亡前,有一个人比他先一步登天,那就是安化王朱寘鐇。

朱寘鐇,是一株老朱家洒在陕西的苗儿,平日里心理总不平衡,羡慕那些湖广、山东、南直隶等富裕之乡的王爷,心说同样是子孙,怎么我们一家子就让老祖宗扔到这么个鸟不拉屎的地方?为此他不断努力,梦想有朝一日北京那边忽发善心把他调去山水如画的地方,可惜,终归是梦想。

梦做得久了,人总会醒来,终于有一天,朱寘鐇明白了,无论哪朝天子,都不可能让自己离开这鬼地方,想明白后,他没有郁闷,没有沉沦,没有颓废,而是更加积极——准备起事。

为此他网罗了一批核心骨干,起事得有兵,所以会有几个军官,起事得有策划者,所以会有几个学者,起事得有预测胜负的人,所以还有一个巫师。人齐了以后,他就等待机会,等啊等啊,等得头上结蛛网,大明朝还是没有混乱迹象。

有一天,朱寘鐇先生正在发呆,忽见一幕僚面有喜色的走来,告诉他:机会来了!

带来机会的这个人,就是刘瑾。

我刚说过,刘瑾要整治屯田,唯一的手段就是给地方官员下指标,强迫他们去收边将的租子,地方官便很为难,心说刘瑾你有病啊,我们难道不想为国家多交粮么?可就是收不上来怎么办?有本事你去动动那些个悍将试试?人家手中千军万马,嘴皮子一动,我们怎么死的都不知道,你自己高高在上,当然不知道基层的难处。

可牢骚归牢骚,刘公公的任务派下来了,还得完成才是,因此,这些个地方官一咬牙,很无奈,也很没良心的,将这些任务,平摊到了当兵的头上。

西北地区当兵的基本都是本地人,他们也有家,也有地,边将惹不起,大兵总惹得起吧?柿子捏软的,只好让广大基层士兵替那些个边将扛了。

这是变相的喝兵血。

结果就是大兵们很激动,有的还操起了家伙,准备用刀把子代替嘴,和领导们好好理论理论。

这就是机会。

一刹那,安化王的心态,由积极,变成了亢奋,他迅速召集部属,让他们各自去鼓动士兵,很快,一个呼声出现了:朝廷不公,我等愿随王爷起事。

行了。

1510年5月12日,朱寘鐇请客,所有附近的官员(包括宁夏地区部分官员)都去了他府中,然后他们有的被杀,有的被胁迫入伙,他们的官署被烧,事后朱寘鐇发出了战斗檄文,方针非常明确:清君侧。

刘瑾误国,残害黎民,我替天行道,反了。

无论刘太监多该死,多不是人,多凶残,多混蛋,但这次屯田事件他的确是出于好心,却办了坏事。

朱寘鐇一反,朱厚照毛了,陕西宁夏兵变,要杀刘瑾?刘瑾,我记得,你的职责是陪我玩吧?怎么玩着玩着,玩个这?你说怎么办吧。

刘瑾也毛了。

想来他也够倒霉,一辈子净干坏事,好容易想干件好事,却还是变成了坏事。

于是他找心腹商量,你们说怎么办。

商议半日,最后得出结论:非杨一清不足以平乱。

杨一清,云南人,14岁中解元,18岁中进士,人称神童,到了正德皇帝这辈儿,他已经是成化、弘治走来的三朝老臣了,历任兵部、吏部、户部尚书,曾巡抚陕西,对西北边防尤为关注,在陕西练兵八年,建立了延绥、宁夏、甘肃三镇指挥所,统领三边防务。

一句话,这是位有勇有谋的大将。

此时杨一清干吗呢?

在家赋闲。

文章地址:http://www.4721.com.cn/jishi/298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