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云正浓,又见一小阉奔至,附耳道:李自成已兵临城下,派了一个人来劝降,大帅要不要见见?
高起潜问:派何人为说客?
小阉压低声音:杜勋!
作者:电脑前的红椅子 日期:2009-03-21 09:13
接上回:
杜勋?不是死了么?高起潜眉头一皱。
当然没死,自打到了宣府,杜勋便没打算抵抗,李自成一来,他便降了,降了以后便自告奋勇,要去北京城里劝降,闯王一听自然高兴,便将黄罗帐设在广宁门外,将早已俘虏的明朝秦晋二王押出,让城上的人看看,接着便令杜勋入城。
太监军,实际上不顶用。
他们看着城下黑压压的农民军,一眼望不到边,早已心惊胆战,哪里有心抵御?我多次说过,太监,丢了命根之人,图的就是吃穿不尽,你让他去拼命,他又何苦来哟?就算朱皇帝换成李皇帝,莫非他就不是太监了?就不求奢华了?
太监们心里想得清,见杜勋要上城,便也配合,垂下个篮子,把他吊上去,一进城,便去见高起潜。高起潜这个人,从来就不是打仗的料,他这辈子一直在做监军,说来也不容易,他监的是明朝最王牌的部队——关宁铁骑,监军的日子里,关宁军的天地是灰暗的,因为高太监是出了名的“逢打必跑”,而且逃得很有方法,仗还没等打,他就先把最精锐的将士放在自己身边(逃起来安全),一打起来,便指挥着这些个精兵强将先跑,结果便是他们一跑,剩下的歪瓜劣枣只能跟着跑,一仗也打不赢。
后来满州兵进犯京师,朝廷启用卢象升为帅抵御,高起潜一力主和,身为监军,既不给卢象升兵员,也不给粮草,以至于这位有名的“卢阎王”只有不到万人可用,与数万满州军鏖战,壮烈殉国。卢象升死后,高太监怕担责任,造谣说卢象升降敌,还派人去战场察看尸体以证实谣言,谁知那人竟很有良知,回来便据实禀告说卢战死了,气得高起潜将他鞭打致死,临死前此人还说天悯忠臣,不可诬陷。
这就是高起潜,一个边令诚似的阉人,这样的人能抗得住李自成?他一见杜勋,便赶紧领着去见崇祯,说强敌压境,兵不如人,只能讲和,陛下先试试。
崇祯虽然好强,但事到如今全然无计,便权且见见再说,吩咐令杜勋觐见。
时间紧迫,杜勋开门见山:李自成说了,朝廷割地求和即可,割让西北,任其裂土称王,并赏银一百万两。
崇祯便问群臣:可否?
无人说话。
答可还是答否?可?今日“可”了,他日敌军一退,太平重现,谁敢保证言官不揪小辫子?那时百口莫辩,岂非又一个袁崇焕?否?今日“否”了,敌军万一破城,玉石俱焚,身家性命难保,谁敢冒此险?
所以没人开腔。
崇祯差点气晕,他这人秉性高傲,当即写了一封诏书,意思是我执政十七年,政德不修,祸乱多多,天怒人怨,国耻也,今日我愿亲征,黎民百姓,谁有本事提拔谁,平叛后还有重赏。写完把笔一摔,令杜勋退下。
杜勋乐呵呵就要走,崇祯突然心里一动:你就这么走?
可把杜勋吓坏了,按他的表现,起码得凌迟,于是他心生急智,说你不能动我,秦晋二王还在李自成手里,你若动我,他们便活不成。
崇祯长叹一声,甩手去了。
杜勋高高兴兴走到城边,看到满眼的太监军队,不由得心生鄙视,瞧你们,顶盔贯甲,还不是没卵子的?看我,风光依旧,神气活现,你们何苦呢?
于是他便说了一句话,这句话直接导致了北京城城防的瓦解:大家只要随我降了,富贵固在。
作者:电脑前的红椅子 日期:2009-03-22 13:13
接上回:
农民军吹响了战斗的号角,太监军开始了象征性的抵抗,长期不打仗,武备早已废弛,而当初魏忠贤组织的所谓“净军”,其实也不过是一场猴戏,阉人们使用的矛棍,均由劣质白杨木制成,为的是耍起来轻巧,一接战,立时折断,太监军潮水般后退,农民军势如破竹,不知是谁打开了广宁门,李自成的人马夺门而入,太监军成批投降,大明王朝灭亡了。
高起潜逃走了,他虽然对明王朝并不效忠,但也不怎么买李自成的账,杜勋那句“富贵固在”确实打动了大多数太监,否则广宁门也不至于失陷得如此痛快,但高起潜却不打算投靠李自成,他逃了,带着对农民军的极度不信任逃走了,先跑去关宁铁骑处,后辗转逃至南方,投靠了福王,再以后,投降了清朝,投清之后,他再也没有任何故事可言。
每个王朝临终时,均有一些宁死不屈的故事可讲,明朝也是,并非所有太监都如高起潜一般没种,就有那么一股太监,还真个舍死忘生的和李自成猛干一场。
广宁门失陷的时候,西直门、平则门、德胜门正打得火爆,那里的一小股太监军并不知道农民军已涌入北京,还在拼命奋战,他们的领头人,叫王承恩。
王承恩,秉笔太监,崇祯的亲信,他负责西直门一带的防务,面对黑压压的农民军,他冷静的命令调炮轰击,打垮了几架云梯,击毙了不少民军战士,那一刻他没有害怕,直到弹药用尽,再也抵挡不住,他才退往宫中,见到崇祯,说外城已陷,陛下速拿主意!
崇祯一扭头,看了看另一个老太监,他叫方正化。
崇祯十五年时,此人曾总督保定军务,顶住过满州军的攻击,此时文臣武将皇亲国戚皆逃,唯他可用。
崇祯问,我想让你总督内城防务,可否?
方正化跪下了,说:老奴不敢。
崇祯说无他人可用了。
方正化听了,便叩了个头,道:老奴此行根本没用,只是一死报恩罢了。
说罢,起身离去。
他带着一些内侍顶盔挂甲,佩刀而行,直奔内城城楼,到了城楼上一瞧,自成军刀枪耀眼,铺天盖地,便险些跌倒,对手下人道:我方寸已乱,你们好自为之吧。
说完,不发一语。
李自成令攻内城。
三军发声喊,一鼓作气,拿下城门,内城失陷。
当农民军冲入内城时,方正化突然好像明白了什么,他抽出佩刀,大呼着冲向农民军,对方见一个老太监舞刀扑来,却也不当回事,只想着三下五除二杀了他了账,谁知方正化通晓武艺,加上此时豁出老命,竟勇不可挡,但见他使开路数,近身者无不应手,转眼死伤几十,有民军将领大声呼喝:这是谁?!
方正化抖丹田气回应:我,总监方公也!
总监?定是大官,杀之有功。民军们登时兴奋,纷纷举刀奔方太监而去,方正化虽武艺高强,怎奈寡不敌众,加之年事已高,渐渐抵挡不住,被乱刃分尸。
他带出来的那些个亲信太监,均战死。
这是明王朝最后一批抵抗的人,竟都是太监。
煤山上,崇祯与王承恩已经自缢。
李自成入城后,东厂主事太监王之心选择了投降,他觉着自己比高起潜聪明,比王承恩等人活络,还挺自满,想着换个主子,再执东厂,谁知李自成对这个特务头子厌恶至极,没几日便下令“追赃”,将此阉严刑拷打,逼令交出财物,可叹王之心身为东厂主事,竟将东厂刑具尽皆尝了一遍,最后交尽家产,仍不为自成所信,拷掠而死。
作者:电脑前的红椅子 日期:2009-03-23 23:22
太对不住大家了,我此时才回家。
新的工作即将开始,从此后我只能每晚更新,白天工作,早则19点更新完毕,晚则23点更新完毕,经济不景气,都在挣扎,望各位三老四少理解,谢谢!
作者:电脑前的红椅子 日期:2009-03-24 08:23
提前更新:
李自成是怎么回事,相信大家都清楚,他对太监没兴趣,丝毫也没,早在当初打凤阳掘朱元璋祖坟时,便曾杀过太监六十多人,进北京后整日追赃,对内侍们看也不看一眼,不久便去山海关打吴三桂去了。
有人把明亡的变故形容为一场洞房花烛,崇祯打扫清洁,李自成铺好被褥,吴三桂打开大门,却是多尔衮宽衣上床。山海关大战闯王大败,回北京不久便逃了,清兵和吴三桂在后兜着屁股追,自成军一路连败,最后终于分崩离析,有的自成一家,有的投靠南明,他本人也战死九宫山。
明末那些太监呢?
均被李自成退出北京前遣散。他们被农民军殴打着,驱赶着,口中号哭着,走出了北京城,没有钱,没有食物,什么也没有,他们光着脚,流着血,不知所终。
两百多年的荣耀,一百多年的富贵,至此完结,这个曾经繁盛的群体,这个产生过航海家郑和的群体,这个产生过国贼王振的群体,这个产生过西厂的群体,这个曾经主导过中国之命运的群体,最后的结局就是这样。他们走了,带着对大明王朝的眷顾走了,也许会冻饿而死,也许会死于兵乱,也许已没有也许。
1644年,清王朝建立了。
干掉李自成,干掉张献忠,干掉南明,干掉李定国部,干掉李来亨部,干掉所有的障碍,他们成了这片土地的主人。
由于明王朝的太监们实在太风光,猛阉辈出,因此清朝统治者决定,决不重用内侍。
可以说,清朝的太监们远没有明朝太监们幸福。
管理手段没什么新鲜的,明朝怎么管,清朝还怎么管,但决不对太监开放权力,不但如此,在管理上也更加严厉,不准干政,不准喝酒赌博,不准不干活,不准有意见,不准乱走动,不准大声说话,不准交结大臣,不准这不准那,反正其宗旨就一个,没有最严,只有更严。
严厉的管束让太监们着实老实了很久,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嘉庆五代,清廷太监可谓苦上加苦,哭都没地方哭,所以天理教起义时,就有太监主动作内应,放教徒进宫杀皇帝,结果失败,被剐了。
所以如什么“微服出访记”那类电视剧,里面那太监整日里高高兴兴的,您都别信,他们苦着呢。
一直到咸丰后,太监们才找到了登上舞台的机会。
为什么呢?
因为女人执政了,慈禧老大娘上台了。
慈大娘,满洲镶蓝旗人,叶赫部的后代,1851年入宫,1856年生孩子,1861年,她老公咸丰帝死了,留下了顾命八大臣,慈大娘也荣升为圣母皇太后,她生的那个孩子继位,就是后来的同治帝。
文章地址:http://www.4721.com.cn/jishi/298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