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
字号

太监往事——那些不是男人的男人们 第121节

点击:


世上还有一件最容易的事,就是不发表意见,凡事都沉默,都麻木,这与说“不行”一样简单。

世界上最难的事是什么?
是说了“不行”之后,再告诉大家如何才“行”,柏杨能做到前一点,却做不到后一点。

学历史的目的是什么?不是炫耀自己的丰富,而是以史为鉴,所谓“观史知更替”就是这个道理。

说到历史观,史学界的历史观不可谓不多,人人都拿自己当真理,请问,除了象牙塔中争锋外,对这个社会又有什么帮助?有哪位学究先生能用自己的历史观教他人如何适应这个日趋哑铃状的现实社会呢?

我不是研究历史的,也并非科班出身,所以不敢妄论历史观三个字,但我知道,历史,是用来借鉴的,哪怕你看了一段史料,学会了买菜少给钱的办法,那也是历史的价值,历史,本就不该是阳春白雪,而看了某人的书便自认为掌握了“历史观”则更是有趣,至今为止,如果谁问我什么是正确的“历史观”,我绝不敢妄言。

作者:电脑前的红椅子 日期:2009-03-19 07:02
感谢各位支持,今日忙,晚上更新!

柏杨死了,出于对一个已故者的尊重我不愿多谈,至于他的书,不看也罢。若是“说书”能引得这许多人来听,我还真挺高兴的,呵呵。

如果对一个人起码的尊重都没有,还是免开尊口,否则只能自取其辱,关于此事不再回复,言语不周之处望海涵,再见。

作者:电脑前的红椅子 日期:2009-03-19 23:55
我确实是工科出身,呵呵,大学的专业是电气技术。

接上回:

当然得同意,想当初,东林党不也是先被罢官后被绞杀么?如今你魏太监主动将保护层褪去那是再好不过,老家不必回了,凭你的罪状,去凤阳呆两天吧。

没读过书确实害死人,如果魏忠贤知道历史上另一个人的下场,他决不会轻易的舍弃曾为之奋斗了那么久的爵位与官职,那个人叫曹爽,也曾对司马懿说过同样的话,结果是满门抄斩。

九千岁走了,魏太监走了,离开了北京,在萧瑟秋风中走向凤阳,他带着一身钱财,低头缩脑的准备去凤阳守祖陵,一路上,他虽不断叹气,但还是告诉自己,活下来就是胜利,下半辈子至少能吃穿不愁。

当一个人遇到重大失败的时候,往往会变得特别愚蠢,判断频频失误,魏太监就是个好例子,他走的时候,不知出自什么考虑,竟带了一支卫队上路,其实带了也就带了,谁知他竟带了一千人!

一千人,按现在的建制,是一个团。
被贬去烧香的阉人竟然带着一个团护卫?崇祯愤怒了。
崇祯愤怒的结果是很严重的,他这辈子愤怒过三次,第一次愤怒,杀了魏忠贤;第二次愤怒,磔了袁崇焕;第三次愤怒,剐了郑鄤;每次愤怒必杀人,死者下场必惨烈。

魏忠贤很荣幸成为第一次愤怒的祭品,当他走在路上的时候,锦衣卫追来,这些昔日里的爪牙告诉他,皇帝说除恶务尽,让俺们拿你回京。

一切都结束了。
晚上,魏忠贤独自在客栈中愁肠百结,他知道回去后的结局,一定是西市挨刀,怎么办?他望着自己的四十余车财物,七年的辛苦,七年的狠毒,七年,仿佛一场梦,想想往日对东林党的胜利,想想惨死的六君子,又如何?何苦?何必?机关算尽,也是个殊途同归罢了。

八千女鬼,走到了尽头。
这一晚上,他没睡觉,一个是自己睡不着,一个是有人不让他睡——白生。
这白生不知何许人也,也不知怎的就知道了魏忠贤住在这儿,更不知怎的便明白了魏太监此时的心境,他便唱了起来,这一唱,竟唱彻五更,一晚没睡。

初更时他唱道:
听初更,鼓正敲,心儿懊恼。想当初,开夜宴,何等奢豪。进羊羔,斟美酒,笙歌聒噪。如今寂寞荒店里,只好醉村醪。又怕酒淡愁浓也,怎把愁肠扫?

二更时他唱道:
二更时,辗转愁,梦儿难就。想当初,睡牙床,锦绣衾 。如今芦为帷,土为炕,寒风入牖。壁穿寒月冷,檐浅夜蛩愁。可怜满枕。凄凉也,重起绕房走。

三更时他唱道:
夜将中,鼓冬冬,更锣三下。梦才成,还惊觉,无限嗟呀。想当初,势倾朝,谁人不敬?九卿称晚辈,宰相谒私衙。如今势去时衰也,零落如飘草。

这正是不怕当年闹得欢,就怕如今拉清单,富比王侯又怎样?权势熏天又值甚?人生一世,草木一秋,吃也香甜,睡也安然,的确是种幸福,否则纵使真的成王成侯,又何谈安乐?人生之趣,究竟是什么?

四更时他唱道:
城楼上,鼓四敲,星移斗转。思量起,当日里,蟒玉朝天。如今别龙楼,辞凰阁,凄凄孤馆。鸡声茅店月,月影草桥烟。真个目断长途也,一望一回远。

五更时他唱道:
闹攘攘,人催起,五更天气。正寒冬,风凛冽,霜拂征衣。更何人,效殷勤,寒温彼此。随行的是寒月影,吆喝的是马声嘶。似这般荒凉也,真个不如死!

“真个不如死!”最后一句,震撼了魏忠贤,他眼前出现了京城,出现了西市,出现了木架,出现了渔网,他仿佛看见自己被捆上刑场,身上勒紧渔网,一排寒光闪闪的尖刀对准了他一身的肥膘,就要挨一场“鱼鳞碎剐”。

真个不如死啊。魏忠贤颤颤巍巍的拿出腰带,挂上房梁,几分钟后,他已经成了一具尸体。
无论曾经多么威风,终将化为一堆腐肉,一堆遗臭万年的腐肉。

是否有白生其人,我本抱有怀疑态度,这段典故是《明季北略》所记,但我对这本书所载资料的真实性实在不敢恭维,可我看到白生其人其事时,却不由得宁可信其有了,因为人活在这个世界上,总要给自己一点希望,我相信,无论古今,这世上有良心及责任感的人,必然存在,恰如白生。

作者:电脑前的红椅子 日期:2009-03-20 21:19
接上回:

魏忠贤自尽了,消息传到北京,崇祯真的很愤怒,他的本意是拿他到西市处死,如此这般太便宜了此阉,于是他下令,将其尸首凌迟,枭首示众。

九千岁成了一地鸡毛,客氏的末日也不远,这个狠毒的奶妈曾横行后宫,称“老祖太太千岁”,天启帝之所以一个孩子没有,都是此女害死,目的就是不让天启帝宠信她人,永远以她为主,如今魏太监垮了,她也被崇祯子私宅中请到了浣衣局。

浣衣局这个地方,本是年老的宫女退休居住所在,将客氏送到这里,用意有二,第一,你不是什么祖太太千岁,你一直就是一个奶妈,一个过期的奶妈,除了此处之外,你没有任何资格居住在别处;第二,你该接受惩罚了。

崇祯派了一个太监去审讯客氏,问题只有一个:你是不是曾经准备了几个孕妇想让魏忠贤趁我哥哥弥留时偷梁换柱?

客氏刚开始抵赖,结果被人打了几个嘴巴,就承认了罪行。

崇祯对这个软骨头没有丝毫的同情,他本就不是一个感情丰富的人,当看到客氏画押后,他吩咐:打死她,用鞭子打。

客氏被活活抽死,尸体被挫骨扬灰。

她的儿子客光先,曾经威风一时的锦衣卫,被弃市,同时弃市的还有魏忠贤的侄子魏良卿,这个往日不可一世的肃宁伯、宁国公、太师,临刑前哀叹道:“我本是个农民,每年有收成便满足了,哪里知道世间还有如此大的富贵等着我?那群人见我叔叔得势时,对我今日称功,明日颂德,搞得我似乎功德巍巍,当然要加官进爵,我虽不想要,奈何蟒袍加身,身不由己,现在想想那些曾歌颂我的人,明明是为了自己的利益,用富贵来逼迫我啊,我有何罪?”

其实这段话对现在人依然很有意义,无论何时何地,请不要被“富贵”逼入死角。

至于那位因开泻药被发配,又被魏忠贤启用去管理漕运的崔文升,也没得了好,眼瞅着魏忠贤、客氏都死了,他吓得要命,生怕有人再提起给光宗开泻药的旧事,想了半天,最后捉摸个办法——哭,他也是个太监,跟着魏忠贤久了,长了个本事——会哭了,总觉着只要一哭,人家就会心软,就该抚慰他,因此还没等崇祯收拾他,他自己便拉着一帮人,堵着宫门哭开了,哎哟哭得这个惨哝,愣是把正在办公的崇祯吵得没法工作,说这谁呀?想干嘛呀?手下人说崔文升,崇祯说这瘪羔子我还没收拾他,他怎么反倒来骚扰我?这可是自找,来人,传我话,连他在内所有的人,都重则一百廷杖,发配孝陵充军!

这崔文升没事儿找抽,结果被责令保卫陵墓,到死未归。

魏太监死了,阉党消失了,但大明朝并未因此便站立起来,积弊已深,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崇祯的勤奋也没有起到挽救的作用,反倒是天灾连年,边境屡次被攻破,西北反了一群老农,东北来了一群女真,两头都打,两头顾不上,防满州兵便防不了农民军,打农民军便拦不住满州兵,忙活好几年也没有改善,反倒愈演愈烈,东面皇太极频频出入中原,威胁北京,西面张献忠、李自成撒开欢的干,陕西、山西、河南、四川、安徽、湖北不宁,崇祯头发都抓光了,问题也没个解决。

终于,解决问题的人来了——李自成。

这个一次次跌倒又一次次爬起来的农民领袖,这个屡战屡败,又屡败屡战的大顺皇帝,他组织起河南、山西的饥民,浩浩荡荡向北京杀来,号称百万,旌旗蔽日,而明朝的部队,不是在腐败中消亡,就是在对外作战中败亡,明朝的将领,不是被自己人整死(袁崇焕、卢象升),就是在对外作战中战死或被俘(曹变蛟、洪承畴),这种情况下,李自成的人马顺顺当当来到了北京城外。

崇祯慌了。

将领?该死的都死了,没得可用。山海关的吴三桂?离得太远,于事无补。怎么搞?魏忠贤在职时武装的万名太监,此时被推到了北京的最前沿。

太监军总司令:高起潜。

宣府,位于北京西,李自成大军要破北京,先破宣府,所以一部分太监军被派到了此处,前敌司令:太监总管杜勋。

杜勋能否挡得住李自成,似乎不用猜测,因此身为总司令的高起潜一直在盘算自己的后路,还未等盘算出个所以然,却见一小阉狂奔报曰:宣府失陷,杜总管被俘不屈,骂贼殉国!

哦?高起潜心里一动,这小子如此有种?

文章地址:http://www.4721.com.cn/jishi/298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