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
字号

太监往事——那些不是男人的男人们 第29节

点击:


前面经常说到的羽林军,便是十六卫之一,羽林军是京城保卫者不假,但可不是全部,羽林军是十六卫中左右威卫的别称,除此之外,左右卫的别称是骁骑,左右骁卫的别称是豹骑,左右武卫的别称是熊渠,左右领军卫的别称是射生,左右金吾卫的别称是佽飞,左右监门卫和左右千牛卫无别称。

十六卫分工不同,杨思勖和高力士统率的左右监门卫,专门负责掌管京城、宫城的门禁,而左右卫、左右骁卫则部分配合其工作,在管理门禁这一职能上,这两卫都要服从监门卫,千牛卫则是专门负责贴身保卫皇帝的,所以前面说到的灭韦后时,宫中宿卫也奋起参与,那些人就是千牛卫。

好了,闲话就扯到这里,单说左监门卫大将军兼内侍省内常侍,宦官杨思勖,眼看着高力士步步高升,他有些个气闷,遥想当日,自己也是个“从龙”的,怎么混到今日,却还不如宫闱丞出身的高力士了呢?他对自己性格的缺欠不太了解,他这个人,武艺高强会用兵不假,但性情暴戾,残忍嗜杀,这让玄宗很不喜欢,所以就把他“晾”在左监门卫这儿了,天下太平,开元盛世已经启动,杨思勖这种亘古未有的“马上宦官”,似乎也该歇歇了。

就在唐玄宗打定主意让老杨老老实实守卫大门的那一刻,变故来了,越南反了,当时越南称为安南,属大唐领土,也不怎么的,闹起了民族独立,反了个首领叫梅玄成,大概是安南人长得黑,这梅玄成自称“黑帝”,聚众几十万,攻克唐朝安南都护府(河内),做了土霸王。

这开元盛世才开个头儿,就有人给皇帝上眼药,这还了得?李隆基准备派兵出征,他很有意思,也不派边关大将,也不派朝廷重臣,而是派了杨思勖,你不是能打么?去打吧。杨思勖在李隆基的眼里,是一把很好用的灭火器,哪里着火哪里搬,从这就可以看出,他远没有高力士和皇帝来得亲近,在皇帝眼里,他不是“内侍”,而是一员“干才”。

李隆基的思维很有趣,开元盛世之初,唐帝国并非一片太平,东北,契丹总是骚扰河北;北方以及西北,突厥威胁北庭都护府;西南,吐蕃不断与唐争夺西域的控制权,在这些边境战事上,玄宗都派了边关大将前去应付,且效果不错,但在对付内部起义的事情上,却用起了宦官,这说明李隆基在骨子里,对镇外的武将并不十分信任,毕竟是经历过政变的人,习惯更相信自己身边的亲信。

杨思勖奉命去了,刚才说过,十六卫的将军可以管辖地方上征发部队,老杨是监门卫将军,自然有权要求当地军府派兵援助,至于他自己下辖的左监门卫禁军,那是不能随便拉出去打仗的,毕竟京师也很重要,禁军比较金贵,带上几百人马,意思一下也就是了。

杨思勖到了两广,当地军府早已招募了十万大军等着他,他二话不说领军就走,星夜赶奔越南,越南人民的伟大领袖梅玄成同志此时尚在睡大觉,他以为唐军必然自国内发出,长途跋涉,远远未到此地,万没料到杨思勖竟然以两广人为先驱,突然杀到,立时吓了个双手冰凉,兵马大乱,战败被擒,杨思勖随即下令将他斩首示众。

大家都以为斩了梅玄成也就罢了,可没想到,接下来,老杨才真的发威,看他做过的事儿就知道,此阉果真是一位东方不败,甚至比东方不败还要残酷一千倍,杨思勖之残忍,虽古之白起亦不如也,他当着全军的面,下令将战俘面皮剥下,头骨敲开,大脑暴露于外,又连头发扯下头皮,再斩首,一时间惨号震天,观者无不动容,三军骇然。


古之阉人不乏变态者,但纵如十常侍、魏忠贤、刘瑾等辈,虽加酷刑于人,尚不喜亲眼所见,都是假狱吏之手行事,唯杨思勖,竟亲口下令,亲眼目睹,纵声高论,面有得色,此类酷阉真乃绝品,中外难觅。从此大家知道,他们在跟着一位变态公公作战,也许不知何时,他们自己也会身处惨烈至此的境地,不得不说,恐惧,有时候会令人爆发出极大的能量,在恐惧的状态下,老杨的军队竟军容整肃,作战无不奋勇向前,攻无不克。而杨思勖在将士心目中,也变成了一位阴恻恻的魔鬼,无论谁和他说话,都不敢直视他的眼睛。

老杨,走上了一条空前绝后的另类宦官之路。

作者:电脑前的红椅子 日期:2008-09-07 10:04
书接上回:

杨宦官牛烘烘恶战岭南的时候,京城里也越来越热闹,由于高力士的倾心辅助,李隆基感到十分快意,忙了一天不容易,回到后宫,想要什么要什么,想玩什么玩什么,不禁对宦官的信任感逐步升级,如果说大唐是一间公司,那皇帝就好比公司的董事长,宦官们就好比公司的总助、秘书,大臣们就是各部门经理,三省六部的首脑便是执行总裁,执行总裁也是要钱的,也是要待遇的,虽说是打工者

,但从创业上讲,他们和董事长是平等的,有哪个董事长创业时没做过部门经理和总裁呢?因此执行总裁及各部门经理,他们和董事长的关系是既合作,又竞争,总助和秘书则不同,对董事长来说,那是自己人,只有合作没有竞争的自己人,因为他们不具备当总裁的能力,也不想创什么业,只想跟着董事长吃好喝好月月有钱拿,和他们相处没必要费那么多心机,而且他们还会随时给各个部门领导打个小报告什么的,实在是贴心又温暖,不信任他们,信任谁?

所以现在企业中,照样有太监。

扯远了,继续说大唐。

李隆基对宦官的信任感极度上升,脑袋一热,连续提拔起十二名大宦官,他们分别是:黎敬仁、林昭隐、尹凤翔、韩庄、牛仙童、刘奉廷、王承恩、张道斌、李大宜、硃光辉、郭全、边令诚,这些人或管宫内供奉,或派出边塞监军,有权有势,好在李隆基那时年轻有为,脑袋还不糊涂,他提拔宦官的同时,也想到了“宦官专权”这种情况,为了防止东汉末年的悲剧在唐朝重演,他定了一系列的措施来控制宦官。

首先,他把权力下放给宰相,也就是中书令,一切政策制定,均由宰相定夺,宦官不得干预国政;其次,宦官贪赃枉法者,一旦查出(一般查不出),严刑伺候;第三,宦官虽可监军,但不得干预军务,凡事日后禀报,不可耽误大将指挥;这一点,唐玄宗做得十分之好,也正是如此,玄宗时代前期的宦官,很少能直接干涉军队作战,这与明朝末期的宦官干涉军务很不同,明后期宦官涉军,竟能够手握兵权,将大将严重压制,说不给你兵,就不给你,你想出门作战都不成!而唐玄宗时期却不是,你身为监军,有什么不满可以事后禀报,但决不能行使将军的权限,因为对打仗,你不懂。因此玄宗时代中前期,唐军屡战屡胜,北击突厥,西定西域,吐蕃也不敢进犯,但宦官监军的弊端在关键时刻也确实害了大唐,比如安史之乱初期,宦官边令诚为监军,进谗言害了高仙芝,导致大好局面全部丧失。

暂且不提安史之乱,先说说此时的高力士,黎敬仁等十二大宦官都提升了,身为宦官之首的高力士自然更是威风八面,他在长安俨然成了二号人物,豪宅美田数不胜数,上至王公大臣,下到四方豪客,无不以结交高力士为荣,太子称他为“二哥”,贵族大臣称他为“高翁(高大爷)”,他的同门亲戚更夸张,甭管是谁,见面就叫“爹”,就连皇帝陛下都叫他“高将军”。

以前看过一则笑话,说是二人谈恋爱,开始叫“于小兰同志”,然后是“于小兰”,然后是“小兰”,然后是“兰”,然后是“亲爱的兰”,然后是“我最最亲爱的日日思念的乖乖宝贝兰”,随着感情的加深,名字本身越来越简单,而前面的修饰成分越来越复杂,这种情况不仅爱情上如此,事业上也如此,比如某人的地位不断在提高,所以追悼会时往往会听播音员说“伟大的****战士、全国****委员会委员、****部长、****主任、*****代表………小二黑同志因病不幸去世”,念了一大串,你才知道死的是谁,高力士也一样,从“高力士”到“高公公”,到“高将军”,到“高二哥”,到“高大爷”,到“高爹爹”,可见人生是多么有趣,宦官也是人,也很在乎提升自己,曾经的岭南小阉人冯氏,如今成了高力士,这光环来得太快,令他有些眩晕,高兴之余,力士先生终于可以举杯遥祝星空,说自己不负列祖列宗了。

人生如梦,他日蔡伦、侯览、张让等辈岂非也是如此?一切都会得到,一切也终将会消失。

无论怎样,高力士从人品上说,比东汉的张让可强多了,张让等十常侍除了祸国殃民之外,对皇帝也缺乏尊重,丝毫不感念,说劫持就劫持,动辄兵戈相向,高力士不是,他本是广东一犯官之后,能有今日之荣,除了自身努力之外,李隆基的恩宠也占了一多半,于是他对李隆基的感念之情与日俱增,抛开公务不说,在私交上,高力士是个十分重感情的人,李隆基如此对他,他只有全身心地投入可报答,所以李隆基的饮食起居也被照顾得无微不至,天长日久,二人竟惺惺相惜,生出兄弟之谊。

纵观古今,与帝王由奴仆至兄弟者,找不到。

不过安邦终须明智些才好,所谓治大国如烹小鲜,一切都要谨慎,李隆基要谨慎,因为开元盛世还没走完,高力士也要谨慎,因为高处不胜寒,杨思勖还在,其他宦官个个都很精明,想当张力士李力士的,大有人在。

主仆二人就这么谨慎的走过了一个个春夏秋冬,直到有那么一天,有一个人同时得罪了主仆两个,二人才终于脱下谨小慎微的外衣,露出隐藏多年的杀机。

作者:电脑前的红椅子 日期:2008-09-08 12:30
多谢楼上各位的支持,你们的支持,是我写下去的最大动力,也多谢易读整理,非常感谢!

书接上回:

“她好比一轮明月圆又亮,我好比乌云遮月缺半边;
她好比三春牡丹鲜又艳,我好比雪里的梅花耐霜寒;
她在皇宫享尽人间的福,我跋山涉水受尽艰难。
她倚仗着是皇姑权势大,她这威武喝吓不住我秦香莲!”

某日一时兴起,看了一出《铡美案》,秦香莲虽说是大房,却有个惹不起的二房姑奶奶,那就是后嫁给陈世美的皇姑,高力士虽说是皇帝身边的贴己人儿,却如同秦香莲一般也有个惹不起的“皇姑”,那个人叫王毛仲,高力士和此人比起来,还真就是元配遇到了小三儿,有气不敢使。若说高力士能呼风唤雨,王毛仲就能翻江倒海。

这是个何等人物呢?

王毛仲,男,高丽人,跟随李隆基多年,职位:保镖,技术专长:弓箭,与领导关系:极铁。

文章地址:http://www.4721.com.cn/jishi/298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