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
字号

太监往事——那些不是男人的男人们 第43节

点击:

德宗回头看看宦官窦文场、霍仙鸣,“若非你二人,朕早为径原乱军所弑,朕该如何感谢尔等呢?”

“奴才死罪,万万不敢言谢!”二阉跪倒叩头。

“传朕口谕:即日起,窦文场监神策左厢兵马使,霍仙鸣监右,即刻上任,原神策兵马使白志贞逐出朝廷!”

“谢陛下!”三人同时跪倒称谢,有欢有愁,自鱼朝恩死,中唐宦官在沉沦了十几年后,终于再次走上了权力之峰。

作者:电脑前的红椅子 日期:2008-09-26 10:48
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任何人都不可小瞧,呵呵。

书接上回:

窦文场、霍仙鸣本是无名小辈,忽然作了监神策军兵马使,不由得精神振奋,二人还真就兢兢业业,踏实肯干,不久,经过多方征兵改编以及四方将领支持,新的神策军建立了,德宗皇帝为了嘉奖二阉,将他们分别改封为左右神策护军中尉,相当于神策军的两个司令,至此,宦官终于掌握了唐廷唯一一支还算拿得出手的直属劲旅,当日代宗李豫担心的后果,还是出现了。

不过窦文场、霍仙鸣还算厚道,他们虽然仰仗着恩宠拿了不少黑心钱,可还没到鱼朝恩那么骄横跋扈的程度,窦文场贪污一辈子,年老致仕,光荣退休,霍仙鸣身体不好,当到半截突然死了,弄得德宗以为有人故意害他,为此还大兴牢狱,拷问了不少人,冤死了几十个。

德宗李适在位26年,有唐一代,能和他比的,只有高宗李治和玄宗李隆基,但终德宗一朝,神策军始终被牢牢掌控在宦官手中,虽然他活着的时候,再没发生类似于程元振、鱼朝恩这样的喧宾夺主事件,但却给他的后代埋下了祸乱的伏笔,此正是代宗打狼,德宗引狼,狼又入室矣,就连同时代的大文豪韩愈,都不得不对宦官敬让三分,当领兵宦官大模大样的以大臣身份出使周边或者监察军容时,韩愈还写诗道:

奉使羌池静,临戎汴水安。
冲天鹏翅阔,报国剑铓寒。
晓日驱征骑,春风咏采兰。
谁言臣子道,忠孝两全难。

词句间,无丝毫反对宦官典兵之意,可见当时宦官势力之盛。

德宗当了26年皇帝,他儿子李诵也做了26年太子,此人是李唐帝王中当储君时间最长的,有趣的是,他竟然还是唐皇中在位时间最短的,当了不到200日的皇帝,便做了太上皇,当儿子当了26年,当爹却不足200天,便去当爷爷了。

更有趣的是此人的妃嫔,由于李诵当皇帝的时间实在太短,以至于没精力主持一个什么盛会将他的妃子们册封为皇后、贵妃等名号,因此这些人在他做皇帝时,居然还是以太子妃的名义居于朝堂,当李诵闪电般成为太上皇之后,这些女人也闪电般由太子妃直接升任太上皇后、太上皇妃。

最有趣的是,此人有一个儿子竟被他爹德宗收为义子,莫名其妙的和他成了兄弟。

这李诵究竟是怎么弄的?

当唐德宗李适风风火火做皇帝时候,他儿子李诵却在委委屈屈当太子,眼看着父亲对宦官不断恩宠加深,他十分焦急,但又不敢发言,唐朝由李世民开始,屡屡发生太子被废事件,所以李诵可不敢随意对时政发表意见,以防引火烧身,但他身为太子,又不可能对局势熟视无睹,何况德宗在慢慢变老,他也在慢慢变老,人生中又有几个26年呢?

李诵无时无刻不在为当皇帝作准备,为此,他暗中组织了一个小智囊团,为首者称“二王”——王伾、王叔文。

王伾是他的书法老师,王叔文则经常陪他下棋,这两个为人谨慎,机巧多谋,对朝廷大事很有想法,时间久了,便为李诵网罗了一批士大夫,这批人在当时可谓举足轻重,其中就有刘禹锡和柳宗元。

但很不幸,由于当太子的时间实在是漫长,所以当德宗年迈时,李诵也年迈了,德宗病倒时,李诵也病倒了,德宗去世时,李诵也差不多了,遗憾,太遗憾,这就是李诵前前后后当了不到200天皇帝的真实原因,可就在这200天时间里,病殃殃的李诵,还是干出了一件令人刮目相看的事情。

皇帝李诵虽然病中即位,但他的幕僚们都还很好,昔日只能躲在太子宫中的二王刘柳们,终于可以出来透口气了,早在做太子时,李诵就不断思考如何才能夺回皇权,这个想法,此时终于可以实施了。

贞元二十一年,德宗死,顺宗即位,也就是李诵,即位后,李诵手执一根毛笔,颤颤巍巍的写下了自己的想法:改革,朕想改革,朕想夺回昔日的帝王之尊,朕想灭尽阉人,朕想一扫先帝时的弊端,朕想做一个有为之君,只可惜,朕中了风,口不能言,腿不能走,全赖你们了,你们是一个整体,这个整体的首领,就是二王,你们一定要听他俩的,他们的话就是朕的话。

柳宗元、刘禹锡等跪地接旨,一场声势浩大的革新运动开始了,矛头直指宦官。

所有原东宫智囊团的人,都做了政府要员,二王为宰相,他们开始了一次自上而下的改革,改革的主要目的有两个:

1、    抑制藩镇势力,重建中央集权;

2、    摧毁宦官势力,夺回神策军兵权。

仅就这两个目的来看,他们的对手是多么可怕,这批人真的是时代的英雄,假设李诵的身体没那么差,这场改革的最终结果会怎样?

二王集团在垂死的皇帝李诵支持下,开始了步履艰难的行程,这是一群文人,文人改革有个很大的短处,那就是豪情有余而经验不足,不但唐代如此,历代都是如此,否则也不会出现清代的六君子事件,果不其然,他们的步伐刚迈出去一步,就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阻挠。

作者:电脑前的红椅子 日期:2008-09-27 14:44
内部消息不准,咱今日还是来了,上午有事处理,对不住,还请列位少安毋躁,书接上回:

但凡改革,都会受到既得利益者的阻挠,因此要想把改革贯彻下去,首先就要有强有力的权力支持,而这一点,无论是二王集团,还是顺宗李诵,都不具备。

京师军队长期掌握在宦官手里,李诵初来乍到,身体又差,无法服众,也无法给军人们实实在在的利益,二王集团是李诵的爪牙,李诵这个头脑都不灵,爪牙更是无从下手,在那种混乱时局下,军权抓不到,想改革,是做梦。

更要命的是,由于李诵身体奇差,所以全靠宦官给他传话,你想,二王他们打击的目标之一就是宦官,明明是打击对象,竟还要靠他们做传声筒,任何计划、安排都由这帮阉人说给李诵听,岂有不泄漏之理?

但是,知识分子虽然头脑简单,精神却十分可贵,特别是这股执著的劲头,认准了,八头牛也拉不动,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纵使头断血流,也要争一个清平世界,二王集团在重重压力下,开始了步履艰辛的改革之路,首先,他们从身边做起,拿宦官开刀,先罢了“宫市”,然后,停发十几名大宦官们的工资,逼其自动离开所属机构,放弃权力。

“宫市”是什么?

先下个定义:“宫市”,是祸国殃民的东西。

皇宫里皇帝也要吃饭,所以呢,就经常派宦官出宫去买东西,这些个宦官出宫直奔菜市场,到了那里,向菜贩子们出示一块牌子,相当于身份证,意思说咱是宫里的人,便宜点儿?人家一看,哦,好,十文钱的,卖你八文,您给钱,我给菜。

这是最开始的“宫市”,乍一看,挺公平的,无非是便宜点儿么。

后来宦官逐渐有势力了,就开始变味儿,以前还是十文钱的菜,八文钱买走,现在不是了,十文钱的菜,三文钱拿走,你要是不服,随你去告,看谁敢管我?

这是初步变质的“宫市”。

再后来,宦官们的势力越来越大,味儿变得更厉害,以前是十文钱的菜三文钱拿走,现在是十文钱的菜,一尺红布拿走。你敢不服?打不死你!

这是中度变质的“宫市”。

再再后来,宦官们势力极大,这“宫市”就越来越不象买卖了,十文钱的菜,从前还是一尺红布做交换,如今不是了,你不是卖十文钱么?不对!你不可以卖十文钱,卖多少呢?百文。要不要卖百文?不卖我打不死你!哦,好,答应了是吧?你一把菜一百文,这很不合理嘛!老子没钱!为了惩罚你的不合理,这菜没收!

从开始的讲价钱,终于变成了明抢。

这是重度变质的“宫市”。

再再再后来,宦官们无法无天,成了“响马”,你是卖菜的?多少钱?十文钱一把?好,跟我走,我买得多,进宫里去卸菜、算账。你跟不跟?

不跟?行了,从今以后,您别在这儿混了,再敢来,整不死你!

跟?好嘞,走吧,进了宫门,卸了菜,行了,你走吧。什么?要菜钱?行,多少钱?十文钱一斤,共十斤,一百文,好,咱家给你算算账,你的菜,要一百文,可是你进宫门的“入门费”,就要两百文,所以,抛去菜钱,你还得倒给咱家一百文。什么?咱家不讲理?给我打!

这是完成了最终蜕变的“宫市”,它一步步的,把做小生意糊口的百姓们逼得一退再退,终至无路可退,我们学过的课文《卖炭瓮》,说的就是宫市之恶。

二王集团多少是代表一点儿黎民百姓的利益的,所以对这种有损政府形象的东西自然不能容忍,他们一上台,就宣布:废除宫市,再以后出宫买菜,公平买卖,不准凭借身份欺压良善,违者重罚。

罢了宫市,又罢了五枋人员。

五枋是什么机构?

唐代皇帝喜欢养狗斗鸡,专管皇帝宠物的机构,就叫五枋,五枋都由宦官管理,一、雕坊;二、鹘坊;三、鹞坊;四、鹰坊;五、狗坊。大家看,这五枋里,光猛禽,就占了四坊,它们平常吃什么?鸟雀。谁来抓给它们吃?宦官。专门饲养猛禽的宦官们,就是五枋人员,这些人员有两个任务:一、抓鸟喂鹰;二、抓鹰饲养。

这些宦官在长安市民的眼里可不是什么好鸟,被称为“五枋小儿”,为何如此被人轻蔑?这些个小宦官,实际上就是小无赖,今儿我出来捕鸟,好,我就把网搭在你家大门口,你一出来就踩上,好,你惊走了皇上的鸟儿,给钱吧。

你不出来?不出来也行,这网,我不拿走了,就在这儿放着,不信你不踩,想让我拿走?给钱吧。

又或者你是开酒楼的,老爷我来吃饭了,吃饱喝足,我走了。你敢要饭钱?好,咱家这儿有一袋蛇,先放你这儿,咱家回宫取钱,一日不回,你养一日,千日不回,你养千日,饿死一条,你全家死罪!

文章地址:http://www.4721.com.cn/jishi/298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