夷夏虽不同,
气味终不改。
这什么意思呢?荠菜是一种野菜,这种菜穷人也吃,富人也吃,穷人吃是因为买不起好菜,富人吃是因为好菜吃多了,要改口味,所以当富人想吃的时候,就去集市上买,因此“两京作斤卖”,而穷人想吃,就得自己去挖,所以“五溪无人采”,五溪,也就是指当时高力士流放的巫州地区,那意思是说,穷人想吃,便去挖,可在这巫州地区,满地荠菜却无人挖。
高力士写这首诗,暗指自己,他在表达这样一种情操:我,忠心明皇,矢志不渝。
为什么呢?
这首诗里的荠菜,实际上,就是高力士自己,“两京作斤卖”,想当年我在长安城,富人们围着我,阿谀奉承,何等威风,恰如京师的荠菜般抢手,“五溪无人采”,现在到了这步田地,荠菜还是荠菜,只不过“无人采”了,我高力士没人搭理了,“夷夏虽不同,气味终不改”,虽说境遇不同,但我对李三郎的耿耿忠心,终不改,至死不渝。
高力士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他被流放以后,玄宗李隆基忧愤成疾,一病不起,于唐宝应元年四月病逝,李隆基一死,李辅国高了兴,蛇无头不行,鸟无头不飞,明皇死了,就算高力士、陈玄礼等人回来,又能闹起什么动静?同时他也知道,李亨并不是很想对他父亲这样,将其关入深宫,又流放他的近臣,肃宗皇帝多少心里都有些愧疚,行了,这回唐明皇去世,我索性来个顺水人情,把那些个被流放的召回来得了,一来给皇帝一个台阶下,二来让他们回来看看,主子已死,煞煞他们的威风,就这么办。
李辅国马上上疏,求李亨为尽孝道,将玄宗昔日旧臣赦免,令其回来奔丧,以示自己未忘旧恩,李亨恰巧得了大病,头脑拎不清,没问什么也就答应了,就这样,一纸赦书将高力士等人又赦免了,消息传到巫州,力士大喜,赦免书上可没写李隆基驾崩,他还以为自己又能回长安,见到李三郎了呢。
力士坐船行到朗州,忽听左右人等都在议论,说明皇已死,力士大惊失色,他这辈子,没这么怕过,他立马派人向附近州县官府打听,一打听,果真如此,高力士哎呀一声,昏了过去。
手下人掐人中挤虎口,算是把他弄醒了,此时的高力士,已经七十余岁高龄,他跌跌撞撞爬起来,面向北方,双膝跪倒,口称万岁,号啕大哭,哭了足足半日之久,闻者无不哀声,高力士由日中哭到日落,滴水未进,最后猛一口血喷出,呕血斗余,溘然长逝。
义仆也。
古之宦官奸诈者无数,良善者难寻,纵使如蔡伦之辈,亦不免为谄媚于上而陷害他人,而义气如高力士者,古今罕见,高力士虽也曾贪婪好财,夸官卖爵,但其忠心始终未改,观其一生,并无损害国家根本之行为,本人虽对宦官绝无好印象,但对此阉的言行,却要竖一根大指了,高、李二人名虽主仆,实为兄弟,李不存,高焉在?
高力士不知道,他在黄泉路上,其实并不寂寞,因为他很快就要赶上一个人,那个人叫李辅国。
作者:电脑前的红椅子 日期:2008-09-21 09:58
书接上回:
李辅国怎么也倒下了?
因为李亨倒下了。
李隆基一死,天理昭彰,李亨也病得不清,眼看着病体沉重,有两个人此时最着急,一个是李辅国,一个是张皇后。
张皇后何许人也?
此女祖籍南阳,她奶奶是李隆基的姨,当年李隆基的母亲被武则天害死了,是她奶奶一点儿一点儿把李隆基带大的,张皇后很小的时候就被纳入太子府,安史之乱爆发,张皇后跟着李亨一起去灵武,一路上照顾得无微不至,不但如此,此女胆量过人,每到深夜,男人们都睡了,唯独她,手持长戈,巡夜保护,毫无惧色,李亨知道后就劝她:“一介女流,勿置身险地。”但张皇后不听,她说如今环境异常,身为太子妃(李亨那时候还没即位),理应做个榜样。李亨听了很感动,由此对她更加恩爱。
这里交待一个细节,当时张皇后已经身怀六甲。
到灵武后,此女生了,生完孩子才三天,她便开始日忙夜忙,主要的工作是
1、 给士兵们作针线活;
2、 入伙房烧饭烧水;
3、 检查各项后勤是否到位;
4、 与各级官员、将领包括宦官拉好关系。
这是个十分干练的女人。
李亨即位后,太子为李豫,张皇后对李豫并不感兴趣,原因是:她自己的想做朝廷的一把手,这都是当年武则天留下的恶果,干练的背后是野心,人心不古也。她既然想做女皇,自然不愿意立李豫为储君,因为李豫这个人不好控制,为什么当年武则天连杀亲生儿子李弘、李贤,因为他们不好控制,张皇后也一样,李豫不好控制,所以她不想李豫继承皇位。
李豫真的不好控制么?
他确实不是省油的灯。
收复长安的时候,郭子仪大战安庆绪手下大将李归仁,在长安城下对峙、厮杀了足足八日,然后大败而归,唐军当时是气血两亏,输得很惨,以至于郭子仪无兵可用,关键时刻,就是这位李豫,自告奋勇,从西域带回来十余万“国际联队”,补充了唐军的兵员,就靠着他的这群国际哥们儿,才把长安城拿下来,你说他是不是好对付的?
因此张皇后挺讨厌他,一直想把他整下课,可是一时半会儿做不到,一来这李豫十分聪明,把柄抓不到,打仗的时候,他冲锋陷阵,太平的时候,他不发一言,根本揪不到错处;二来,李豫不是没人脉的人,而且他的人脉十分厉害,厉害到即便如张皇后,也不敢轻易试其锋芒,他的人脉是谁呢?
李辅国。
李辅国和李豫的关系非常铁,李辅国曾经在李豫手下干过一阵,二人很投脾气,后来辅国兄跟着李亨干了,李豫还是那么记挂他,时不时地送个礼物、写个贺柬,朝堂上,他也非常拥护李辅国,李辅国说什么,他就附和什么,本来关系就不错,这么一来,二人更是亲如兄弟,铁上加铁,好得跟一个人似的,张皇后要想动李豫,先得过李辅国这一关。
可李辅国掌宫廷、掌宿卫、掌禁军,权势熏天,他这一关,如何过得去呢?
往日里过不去就算了,可如今不行,过不去也要过,因为李亨要死了,再不想办法,李豫就顺理成章的做皇上了,张皇后的女皇梦就是狗咬尿泡子——瞎高兴,所以这女人左思右想了好几日,终于有了主意,她想来一次宫廷政变。
几天后,张皇后暗中以皇帝名义宣太子入宫,李豫不知何事,只当父亲弥留之际有重要话说,便来了,结果却被引入皇后宫中,在这里,他见到了张皇后,二人开始了下面的对话。
“皇上不豫,太子要早作准备。”
“是,母后。”
“太子登基之前,可知先除去谁?”
“儿臣不知。”
“就是那李辅国,此人执掌禁军,朝中都是他的爪牙,篡逆之心路人皆知,你父皇病危,据我所知,此阉贼早已网罗禁军,图谋不轨,当此非常之时,务必除之,我可助我儿一臂之力。”
这招挺厉害,挑拨离间,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你们不是关系好么?就用你的刀杀他。
李豫是个非常聪明的人,张氏,太小瞧这位战场上归来的皇子了,他听完皇后的话,只说了句:“李辅国耳目众多,且恐惊了父皇,儿臣不敢!”便嘴一咧,哭开了。
不是我不想答应你,是我没那个胆量。
既不顶牛,还巧妙的躲过了这个矛盾点。
张皇后本想好好忽悠一下这位太子,谁知对方哇哇大哭,她竟无法下口,时间紧迫,等不得了,她只好劝了劝,便挥手道:“你回吧。”打发走了李豫,张氏轻蔑的说了句“没用的”,便又传越王李系入宫。
越王李系,李亨的次子,他和张氏早有瓜葛,二人情投意合,张氏早打算好了,先借李豫之手,杀了李辅国,再亲自上阵,干掉李豫,而后立一个傀儡,自己垂帘听政,可如今李豫是个“没用的”,只好再找一个宗室做杀手,反正无论如何自己也要成为武则天第二。
她找来李系,问他:你想当皇上么?
李系是个纨绔子弟,脑袋都是浆糊,便说想啊,太好了。
张皇后说好,那么我交给你个任务,我一会儿去拟一道圣旨,再宣太子李豫入宫,你呢,就带着一帮武士埋伏在宫中,太子一进来,就把他给剁了,然后我再拟一道圣旨,就说陛下遗命,要你继位,到时候百官都来,生米做成熟饭,就算有人反对也晚了,你看怎样?
张皇后之所以找李系做这件事,就是因为这位越王头脑不是一般的简单,很容易控制,即便以后他真的当了皇帝,也好对付,果然,李系当场答应,真个就领人去埋伏了,要杀李豫,很快,张皇后的伪诏也发出去了,再宣李豫入宫。
她以为自己做得天衣无缝,可这一切,都没逃过一个人的眼睛,那就是宦官程元振,程元振,李辅国的铁杆,他跟着李辅国混,有两大任务,第一、协助管理禁军;第二、刺探宫中一切情报。程元振的耳目,遍及宫中各个角落,他是真正的大内密探,太极宫中掉根针也瞒不过他,何况张皇后闹出这么大的动静?
程元振的侦查工作可谓十分到位,这么久了,那位张皇后愣是不知道,身边早已布满眼线。
李豫再聪明,也没想到今晚有人要杀他,他刚回府,唔?怎么圣旨又来了?这回他相信,一定是父亲找他,因为他刚回绝了张氏,没理由张氏又找他,他便又往皇宫赶,这要是一回去,就踏入地府了,因为李系领着人正等着他呢,可他刚走到凌霄门,就遇到了一个人——程元振,程元振满面焦急,说太子你可不能进去!然后一五一十的,就把刺探到的消息说了,李豫一听吓了个真魂出壳,程元振说太子休慌,我马上把你藏在马厩,剩下的事儿,交给我了。
程元振的本事,比李辅国要高,他一面派人安置李豫,一面通知李辅国,一面令部分禁军集合。不久李辅国来了,禁军也集合了,程元振说张皇后杀太子,这是谋逆,不可留。他干嘛这么向着李豫?李豫是李辅国的朋友,自然也是他的朋友,也是所有宦官的朋友,所以李豫不能倒。至于张皇后,自古宦官、外戚不可同朝,此女执政,必重外戚,到那时我们这群没卵子的喝西北风么?所以张氏不可留。
文章地址:http://www.4721.com.cn/jishi/298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