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是高师出名徒。
首先被杀的,是蒙恬蒙毅,兄弟二人的死因有两个:1、功勋过于卓著;2、当初都不同意胡亥继位。又能干,又不是自己人,留着有害。
杀人借口:几乎没有。就那么给杀了。看来赵高读过的课外书实在是少了点,只是苦了蒙恬,这位北逐匈奴的大将军临终前奇怪的大叫:“我无过而死乎?”
杀了重臣,再杀宗室,在赵高眼里,宗室是不能留的,留着他们的后果只能是在不久的将来和他的学生争皇位,所以全杀了算了,这种思路很像养鸡场去除鸡瘟,为防传染,只能全部格杀,没办法,法律系出身的赵高实在没那个余脑去考虑其他的处理方式。
于是一口气杀了胡亥的十二个兄弟、十个姐妹,胡亥乐得直蹦,也不知他是真傻假傻,兄弟姐妹死了还那么高兴。
杀了完了公子、公主,赵高乐颠颠对胡亥说:天下人都很害怕,不敢造反了。
这句话充分说明了赵高对自己人生信条的自信以及一根筋的思维方式。
重臣杀了,宗室杀了,还有谁对自己不利?
李斯。
赵高决不允许胡亥身边仍保留一个昔日的重臣,早先自己能量不够时,此重臣尚且是一颗棋子,而今自己深得信任,军国大事皆出于己,还要这颗棋子何用?既是没用,何不除之?万一以后反倒有害怎么办?
这种实用主义精神,可谓千古不要脸。
由于杀戮太甚,刑罚过于苛刻,当时陈胜吴广已经振臂一呼了,接下来刘小三项大哥也不甘寂寞,函谷关之外,早已一片狼烟,李斯忧心忡忡,却每次去见胡亥都被顶回来,李斯急得要死,胡亥烦得要死,对赵高说:丞相欺负我小么?干吗总来骚扰我?赵高说李斯这明明就是拿您开涮,自以为有当初公子扶苏的事情做把柄呢!
胡亥说那怎么办?
赵高说李斯和陈胜是同乡,就凭这层关系,他迟早造反。
胡亥说赶紧把他办了。
就这样,大老鼠李斯以谋反罪名,被赵高处以“具五刑”、腰斩,想来这赵高确实非人类,就算用不着李斯,一刀杀了就是了,何必用这种方式呢?那具五刑乃是“先黥、劓、斩左右趾,笞杀之,枭其首,菹其骨肉于市,其诽谤詈诅者又先断其舌”,残忍之极,李斯何罪要遭此屠戮?
这就是当年全国成绩第一的好学生赵高所干出来的事情,可见秦朝对学子的教育都是些什么内容!
丞相死了,赵高就是丞相,可这位丞相不会治国,只会刑罚,脑中没有对错,只有“有利”和“无利”,所以当政后,阉人赵老大就遭遇了两件事:秦军巨鹿大败、刘邦突入关中。
按照赵高的逻辑,什么都是假的,权、钱才是真的。所以他来个两边不得罪——又答应帮刘邦作内应,又答应胡亥要“抗贼”,却都不是真的,真的计划只有他自己知道,那就是趁着天下大乱,索性自己做皇帝。
赵高,是几千年来为数不多的几个敢于自命皇帝的宦官之一。
于是他拿了兵权,杀了胡亥,就要宣布登基,但此时才发现,大臣们都不搭理他,他便很生气,要杀人,但又发现,似乎杀人也不解决问题,而且杀完人之后,他不知道应该继续做些什么,这位学法律出身的阉哥哥有点江郎才尽。
确实,一个自幼在鄙视与被鄙视的环境中长大的孩子,除了暴力之外,还懂些什么呢?赵高终于无可奈何的让步了,这是成年后,他第一次向比他地位低的人让步,他宣布:立扶苏的长子子婴为帝。
有趣的是,子婴身边也有一个宦官,叫韩谈,是不是阉人我不知道,但此人的见识一点也不比赵高浅,非但如此,他还会武,能耍刀剑,是个人才,他对子婴说,赵高立你无非是个傀儡,你嬴家莫非要代代受其掌控?
子婴说:我不愿意,你看怎么办?
韩谈说:无人不恨赵高,此时杀他反倒很安全。
于是子婴托病不出,赵高亲自去请,一入府,便被同行韩谈一刀结果,与此同时,大秦的丧钟也敲响了。
赵高,一介奴隶之后,以学子起家,以成绩腾达,以法学得宠,以弄权横行,挟天子号令朝廷,王子公卿莫敢当之,他聪明绝顶,手段毒辣,从“因为没有权所以不要脸”发展到“越有权越不要脸”,自战国时代,到清朝末年,能将国家立时玩灭火儿的竖阉,除他之外,再无别人,可谓“阉之大者”。
历史总是公平的,善于给别人决坟墓的,等待他的只能是一座更大的坟墓,一根筋的法学家赵高极不情愿的被时间老人扫进了垃圾堆,许多人想问很坏很坏的太监是怎么成功的,而我看到的,却只有他们的失败,而且是从一开始注定了的失败,从他立志以法学和厚黑学成为人上人、脱离奴隶场的那一刻起,他就已经选择了失败的道路,只不过天若取之,必先与之,猖狂仅仅是灭亡的前奏而已。
作者:电脑前的红椅子 日期:2008-07-31 07:36
中国历史上最杰出的两位太监,蔡侯与三宝
=======
放心,这个迟早写到。
作者:电脑前的红椅子 日期:2008-07-31 15:14
第五章 谒者可召致廷尉乎?
大风起兮云飞扬,
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秦朝成为过去时,沛县不肖之人刘季子拔剑斩蛇,西汉王朝诞生了。
虽说刘小三自幼便是个顽主,大字不识几个,有时候还突然发神经诙谐一把,但他可不是混蛋,他知道坐天下很不容易,可由于文化水平低,刘邦同志不太善于从根本上考虑问题,他简单的认为,秦之所以完蛋,主要是刑罚过滥,而刑罚过滥的主要原因,则是用了赵高,而赵高是个阉人,这么一推理就得出两个结论:
1、阉人都不是好东西;
2、阉人都不能当大官。
所以刘三哥便招了好多长胡子的文士入宫做宦官,虽说这些人可能会不检点,但他们至少可以平衡宫内的阴阳势力,也就是说,去压制阉人。刘邦这个办法很灵,从他登基,一直到汉宣帝刘询,历经七代天子,愣是没有宦阉专政的情况发生,这种用公鸡制约阉鸡的方法取得了巨大成功,但是它却出了个副产品——外戚专权。
有人说,历史是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你说她什么样子,她就是什么样子。我说:错!历史是一条法则,它按照自己的定义准确而固执的运转着,任何时代也无法逃出它早已制订好的规律,所有的一切在它面前都是平等的,天行有常,不以尧存,不以桀亡,什么人也无法改变历史的规律。
刘邦也一样。
他拼老命的压制了宦官势力,而权力就像水一样,一个出口被堵死,便从另一出口流出,所以西汉初期,宦官专权消失了,外戚则登上了舞台,在经历了吕后专权和卫青、霍去病后,汉帝国又迎来了一位重量级外戚:霍光。
霍光,霍去病的弟弟,此公上台后,还算得力,他先遇到了一个好皇帝(刘弗陵),后遇到了一个坏皇帝(刘贺),前者虽然人很好,但身体不好,只活了二十一岁,后者虽然身体很好,但人不好,担任皇帝一职二十七天,作恶一千一百二十七件,平均每小时作恶1.74件,被霍光炒了鱿鱼。
然后霍光招了一个新皇帝入职,他就是汉宣帝刘询,也就是阉人许广汉的女婿,由于刘询的老丈人是个阉人,因此霍光很不爽,他知道,皇帝,孤家寡人也,其近侍,除了宦官,便是外戚,这二者此消彼长,不能同台,外戚得志,宦官必落下风,宦官逞威,外戚则大权旁落,而这个许广汉,既是外戚,又是阉人,这还了得?那就好比岳不群练成了乾坤大挪移,谁也挡不住,所以霍光和老婆一商量,决定废了这厮武功,便派人暗中下毒,生生药死了许平君,许平君一死,霍光的女儿成了皇后,霍氏外戚得以继续专权,虽说计划很成功,但用这种方式夺回的权势根本无法长久,因为皇帝大人反感了。
很快,宣帝便立许平君给他生的长子刘奭为帝,把霍氏子孙晾在了一边,继而在霍光死后杀了霍氏全家,算是给许平君报了仇,也为那位阉人岳父许广汉狠狠出了口恶气。宣帝性格十分刚毅,是个有仇必报的人,他为了灭霍氏,启用了一个通晓法律的人,那个人叫石显。
石显,是个阉割过的宦官,这再次证明了历史铁一般的规律——皇帝与外戚争权,宦官必然上阵。
很久以前,山东章丘有个年轻人,此人是官吏之后,自幼好学,通晓法律,后娶妻生子,生活倒也美满,谁知晴天霹雳,他竟犯了死罪,可他还很年轻,还不想死,便选择了腐刑,此人就是石显。
那一刀是非常危险的,腐刑和净身师的阉割不一样,净身师至少还想方设法保住你性命,先割哪里后割哪里,哪里能割哪里不能割,倒还有个讲究,腐刑可没有,腐刑执行起来比骟驴还简单,那就是“哧啦”一刀,全部零件都干掉,死了算你倒霉,没死你算拣着了,所以石显是从鬼门关游了一趟跑回来的。
好好的成了太监,石显很绝望,但天无绝阉之路,恰好宫中缺少有文化的宦官,石显这个刚出炉的新品种被热气腾腾的送到了皇帝面前。偏此时的宣帝正和霍氏斗得火热,见石显深通法律,便用作羽翼,于是石显由一个小小的报事黄门一路升到了中书仆射。
西汉的中书仆射可不是隋唐的左右仆射,隋唐的左右仆射相当于宰相,职位异常华重,掌军国大事,西汉的中书仆射只管两件事:协助中书令刺探情报、宣读诏命,当然,也包括关键时刻给皇帝出出主意。石显同赵高一样,是个法学系的高材生,由于精通业务,所以对罗织罪名非常在行,他走了外戚专权的运,得到了宣帝的器重。
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到了宣帝这一辈,则对唯唯诺诺的儒术十分厌恶,反而为对付外戚专权而用起了法家的学说,很不幸的是,法家学说似乎和没有卵子的宦官总有那么一层缘分,一经启用,石显便出人头地了。
谁说西汉没有宦官乱政呢?
很快,石显就发现了两个很重要的情况,一个是宣帝要死了,一个是太子刘奭性格懦弱。
刘奭,未来的汉元帝,他的老师叫萧望之,是个儒生。很有趣的是,宣帝虽然讨厌儒学,却并不糊涂,他知道,法家的观点可以用作一时之策,但绝非治世法宝,秦朝就是个典型的例子,要想国泰民安,还得选择儒家,因此他在灭掉霍氏以后,反倒以儒生为太子老师,教刘奭做起太平君王来了。
文章地址:http://www.4721.com.cn/jishi/298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