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
字号

太监往事——那些不是男人的男人们 第4节

点击:


就算赵高是阉人,他也不算太冤,因为早年他还生了个孩子,而且是女儿,至少在孔夫子面前,他能交待过去了,所以后世的太监们既然怕“无后为大”,为什么不学学赵高,先生他一个,再毅然受阉呢?
要想在秦国混出个万儿来,有两条路可以走,一条是去当兵,一条是去当官,这都是商鞅大人当初指定的道路,每一个秦国男人,包括被阉过的男人,想有些出息的,必须走这两条路,是去耕战立国,还是去法律治国,自己选择。阉人赵高自然不能去耕战,只有去做官,而当时秦国的官几乎只有一个工作可做,那就是——执法!

秦统治者是不懂得“仁义”二字的,在秦国的君王看来,大秦之所以能活到今天,只靠两点:战和治。全秦国的男人都是士兵,全秦国的女人都是护士,要想马上得天下,就得马上治天下,功则赏,过则罚,将百姓们变成听话的机器人,才能长治久安,至于人性化的管理,对不起,I don’t know。

秦王是固执的,赵高是幸运的,他聪明好学,胆大心细,不久便在一群官吏中脱颖而出,被始皇帝选中,成了嬴政先生的贴身宠臣,不得不说,大奸者必有过人之能,在某些方面,赵高是非常优秀的。

要知道,秦朝的官吏选拔制度是非常严格的,走在商鞅规划的康庄大道上的秦人们,行事作风多少有些一根筋,秦律规定,官吏子弟十七岁便要入学学习,秦朝没有小学和中学,学生们学习的地方有个统一的名称:学室。

首都的学室,相当于现在的清华北大,级别特高,在这里,成绩好的学生,极有希望成为未来的国家栋梁,除此之外,在各郡也有学室,相当于地方大学,那里的学生要想出人头地就得一步步干起了。

学室与现代大学的区别是:

1、    时间短;
大学一般是四年,而学室是三年。

2、    强化培训;
现代大学生都是小学、初中、高中一步步考上来的,而学室里的学生刚入学时却基本都不识字,所以第一年教学大纲的主要内容是扫盲,随后是书法,最后才是法律,可以说,学室是个强化培训的好地方,竟可以使一个文盲在短短几年间变成法官。

3、    专业单一;
现代大学的专业五花八门,而学室的专业就一个:法律,想不想学都是它了。

4、    考试机会少;
现代大学有中考、期考,考试不过关者还能补考,学室则不同,学生们学习三年,到毕业时才考一次,也就是说,三年寒窗,就那么一次出头机会,如果考生们考得好,便可以在他们那个郡出人头地,成为当地政府的一个办事员,类似于现在县政府的一个小公务员,职位不高,能量不低,如果他们觉着自己的墨水还有剩余,便接着往京城考,这叫初考,初考后,试卷统一由各郡往咸阳送,掌管成绩的机构叫少府,由少府的一把手亲自判卷,成绩最好的,出任当地县里的秘书,成绩最差的,注意啊,成绩最差的,可不是落榜那么简单,而是要罚——削去原有的办事员职位!

秦律果然残酷。

如果成绩好的人仍旧想继续高升,对不起,先老老实实工作三年,三年后,参加政府的第二次考试,这次考试的名称和现在考大学一样,叫做高考,不过比现代高考还要艰险一万倍,因为只录取一人——最优秀的那个人,只有那个人,才能留在帝王身边工作。

而赵高,就是那个人,谁还敢小瞧他?

尖子生赵高最终凭自己优秀无比的成绩考入宫中,成了一名尚书卒史,工作:担任秦始皇的私人秘书。

如此优异的读书成绩,如此少见的上进精神,如此渊博的法律知识,如果秦始皇再不喜欢他赵高,只能说皇帝的脑袋出了毛病。这就好比一个博士生自愿给你孩子做家教,你干不干?十有八九的家长都会求之不得,嬴政也不例外,很快,便提拔他为中车府令,并被任命为皇家家教——皇子胡亥的老师。

中车府令这个职位很不一般,职责是管理皇帝乘坐的车驾,同时也负责皇帝的外出安全,这个职位给到赵高,可见始皇帝对他的赞赏和信任,有人说如此可看出赵高武艺高强、身高体壮,也许吧,不是很清楚,但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赵高必然心思慎密,伺候周到,行事小心谨慎而又不失魄力,否则力压六国之雄秦始皇焉能将这么重大的职责交给他?

但赵高是不满足的,他永远不会忘记自己出生的环境和受刑后一辈子抬不起头的母亲,永远不会忘记自己被阉的屈辱,为了永远离开那个地方,永远离开那个令他感到耻辱的母亲,他拼命学习,加班加点,点灯熬油,图的就是当个人上人,如今,他距离自己的梦想只差一步了,可接下来该怎么努力呢?赵高迷茫了。

秦始皇的确很喜欢他,但可没有老糊涂,他赵高再能混,也是个中车府令,秦国历史悠久,论资排辈的多着呢,何时轮到他小赵当老板啊?所以赵高在不知所措中度过了二十几年,直到他快五十岁的时候,机会才步履蹒跚的来到——秦始皇死了。

秦始皇后半辈子基本都在旅游,所以死也死在旅途中,老头子临终前叫来了他最喜欢最信任的高材生赵高,说我要完了,长子扶苏可成大器,你替我拟一道旨给他,叫他回来主持丧事吧。

赵高满口答应,心里很乱。因为他和扶苏不熟,和胡亥熟。胡亥是他的学生,扶苏呢?他喜欢什么?鄙视什么?爱好?习惯?赵高一概不知,如果扶苏继承帝位,他赵高往哪里摆?年轻时吃得苦太多了,他不想失去现在这一切,所以,他眼睁睁看着始皇帝死去,却将拟好的圣旨揣入怀中。

随后,他看了看丞相李斯,李斯是个很机警的人,一面吩咐在场人士不准走漏消息,一面悄悄将始皇帝的尸体收殓,一面命令速返咸阳。
也许是出于对宦官的轻视,李斯,竟没有检查赵高是否将圣旨发给了扶苏。

这是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赵高找到了胡亥,告诉他,圣旨未发,如今掌握秦国的,只有你、我、李斯,我支持你做皇帝,如果李斯也支持你的话,那么你就是名正言顺的皇帝。

胡亥的反应是:那你还不赶快去问问李斯?

于是赵高找到了李斯,李斯,国之重臣,先骂了赵高一顿,赵高不温不火的听着,等李斯发泄完了,他问道:“丞相和蒙恬比,谁更值得扶苏信任?”李斯如迎头被浇一罐凉水,愣了半天,说蒙恬。赵高说那么扶苏执政了,你会怎样呢?李斯,垂垂老矣的昔日上蔡好汉,荀子的学生,低头耷拉甲的说:我会失宠。

响鼓不用重锤,李斯就这么落入了赵高的圈套,想李斯奋斗数十年,位及人臣,天下高人谁敌手?唯赵高也。

此章未完

作者:电脑前的红椅子 日期:2008-07-29 21:46
大家的支持就是我的动力,多谢多谢!

作者:电脑前的红椅子 日期:2008-07-30 10:22
李斯当年曾经立志做一个“粮仓里的大老鼠”,看过《史记•李斯列传》的人都知道,老鼠分为两类,一类是厕所里的,一类是粮仓里的,前者食腐臭,后者食膏腴,李斯的哲学是既然有膏腴,何必食腐臭?秦国便是膏腴所在,当年千辛万苦来秦的目的,就是择强而仕,以便富贵永世,如今能给他带来富贵的那个人已经死了,今后的日子里是否还能悠闲的当个大老鼠,他心里没底,自以为城府很深的李斯,却被他极瞧不起的赵高看破了心思。

俗话说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可那要看怎么失,有些东西失了还能找回来,可有些东西一旦失了一次,就永远没有翻盘的机会了,李斯这一失,便将自己送进了地狱之门。实际上,李斯在这件事的处理上真可谓蠢得可以,大秦的领头人,无非三个,秦始皇、公子扶苏、胡亥,秦始皇是属于李斯的,扶苏是属于蒙恬的,胡亥是属于赵高的,现在属于他李斯的那个人已经去了,剩下的两个,没一个属于他,所以赵高这番话实际上是偷换概念,在三足鼎立的关键时刻,他巧妙的把矛盾的焦点指向了蒙恬,却隐藏了自己,被击中软肋的李斯却因计较一时得失而错打了算盘,致使这步棋错得离谱,不但葬送了自己,也葬送了大秦,年老的李斯,其胸襟和气魄,远不如年老了的吕不韦。

同样,赵高也怕“失去”,李斯一介上蔡小吏尚且贪图富贵,何况奴隶娃子赵高乎?但赵高和李斯可不一样,李斯当初千里迢迢跑去齐国拜荀子为师,学的是“帝王之术”,至少还知道富国强兵治天下,赵高可是由一个大字不识干起的,三年苦读,三年艰辛,六年时间他没干别的,光研究刑罚了,在他眼里,只有严刑苛法,而他所看到的,也是人们对法律的畏惧,特别是在秦始皇身边的二十多年间,他逐渐明白了一个道理:有权就是爷。

赵高出生在奴隶场中,从小,就遭尽了白眼和歧视,他们几兄弟和他们的母亲由于出身低贱,只能任人打骂,因此在赵高的眼里,这世上是没有善良和理解的,当然也没有邪恶和暴虐,有的只是权力,在他看来,今日我不如你,被你欺凌是很正常的,他日我飞黄腾达,转回头来变本加厉的还给你,这也顺理成章。

所以他对任何人都不存感念之情,包括帮了他大忙的李斯,他脑海里只有两个概念:利用与淘汰。你帮我,不是你想帮我,而是我促使你帮了我,因此如果你不再帮我,便是和我作对,我只能抛弃你。

这就是赵高的逻辑。
这是一种纯动物性的逻辑,而且是食肉动物的逻辑,一旦持有这种逻辑的人把持了权力,世界将陷入一片黑暗。

所以在取得了李斯的支持后,赵高立刻向曾经“欺凌”过他的“富豪”们展开了极其可怕报复,首当其冲的就是公子扶苏和蒙恬,赵高以“不孝”的罪名,逼扶苏自杀,同时囚禁了蒙恬和蒙毅。

胡亥的登基使赵高的危机感骤然加深,他知道自己出身过于低微,实在有点承载不起这样的高位,只恐爬得越高,摔得越重,唯一的办法,就是不让自己跌下去,而读书不博、法律系出身的他保住自己地位的方法只有一个,就是杀掉所有异己。

胡亥不愧是好学生,秦始皇为他选中的老师实在不可多得,二十多年的学习导致他脑袋里除了法律以外,空空如也,即便是法律,也不是民法,而是刑法,他理问题的方式和老师赵高基本没有区别,除了杀还是杀,他对待“人”这种同类的态度是:除了利用和淘汰,还有别的么?

文章地址:http://www.4721.com.cn/jishi/298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