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
字号

太监往事——那些不是男人的男人们 第62节

点击:


这种态势之下,武人强横,谁会真心尊重皇室?自然是谁给了他们利益,他们就听谁的,偏长安城里,给他们利益的,恰恰就是宦官,而非皇帝,如果说杀了宦官,则那些个武人没了闲钱来源,不拼命才怪,如果说罢了宦官,换上其他的武人掌军,则皇室的安危更没保障,因为宦官是以皇帝成事的,没了皇帝,他们什么也不是,所以一方面,宦官们欺诈着帝王,另一方面,却又必须要不断立几个皇帝来充门面,否则他们的合法地位在哪里呢?而武人不是,没了皇帝,仍旧吃这碗饭,不给你干,给别人干也可以,所以相比之下,宦官要更安全点儿,虽然实际上,也安全不到哪里去,但至少,皇帝还存在,如果是武人掌禁军,则长安城上的大王旗都不知道换了几次。

说一千道一万就一句话:人心失矣。

所以没办法,宦官肯定去不掉了,任宣宗如何精明,他毕竟不是拿破仑,皇室积弱已深,改天换地的行为是做不来的。

很不幸,虽然令狐绹没答应宣宗的要求,可消息还是走漏了,宦官们心里挺难受,当然,宣宗此时人望不低,自然不可擅动,可朝臣们却要好好教训一下,免得今后跟着皇帝瞎想。

马宦官一声令下,南北衙势如水火。

南北衙,又叫南北司,南司,就是中书、门下、尚书三省办公所在,俗称宰相办公室,北司,就是内侍省,里面遍布着各类宦官机构,如什么宣慰使、枢密使、神策军中尉等,都在北司,京师十六卫,属南司,而神策军,属北司,南北司的矛盾由来已久,本来国家大事应由南司决定,北司只是将南司的决策拿给皇帝拍板而已,但由于中晚唐对宦官的放任,导致宦官职权急速扩大,渐渐的,重大议题,特别是废立皇储等关系到皇位稳定的议题,均由北司定论,南司只有建议的份儿,争权是不可避免的,那么皇帝为了不让南北司太对立,便在二者中间设立了一个机构——翰林学士院,翰林学士院,分为翰林院和学士院,本来是给皇帝起草诏书的地方,后来成了给南北衙和稀泥的地方,双方政见不合时,由翰林院折中起草诏书,两面安抚,而翰林学士,也成了帝王的门下宾客,有趣的是,唐晚期有许多南司的大臣是由翰林起家的,皇帝让他们在翰林院的和稀泥斗争中锻炼一番,便派往南司当官,为的就是积累经验,将权力由北司手里夺回,可惜,这群人在翰林院时,玩太极的手法相当高明,倒还多少约束得住宦官,可一去了南司,便怎么都不灵了,仍为宦官所制,这充分说明,没枪杆子,还是不行。

南北司之争已经有了好多次,文的有永新变革,武的有甘露之变,但自武宗一朝以来,却是逐渐消停了些,谁知宣宗一时不慎,将南北司的矛盾又挑了起来,从此以后,宦官们不再买任何朝臣的帐,朝臣也再次开启了对宦官的炮轰。

南北司之争最后谁是赢家呢?

谁也不是。

南司,只是羊群里的羊罢了,北司,也无非是牧羊犬集中地,有朝一日狼群冲入羊圈,则犬羊都将同归于尽。

李忱活得较久,当国家治理了十余年后,他也逐渐开始满足,能解决的问题都解决了,不能解决的,交给后代吧。

确实,小太宗,无非是后人给他的一个成绩上的肯定而已,他是绝无李世民那种纵马疆场的魄力的。

那么,剩下的时间做什么呢?

嗑药。

非常讽刺,会昌六年,他流放了给武宗炼丹的道士,十几年后,他又将这些道士找了回来,继续着他的长生不老之梦,在他看来,武宗之所以死亡,并非成仙之路是荒谬的,而是吃的药不对,那么这些道士经过多年的惩罚,也该清醒了,不敢继续欺君才是,如此这般,就再试试吧?

那就试试看。

中毒是难免的,大中十三年,替他炼丹的道士轩辕集预感到情况不妙,这老道终究是被流放过的,明白一旦出了事儿,必将身首异处,便死活不在皇宫里呆了,要回山中归隐,宣宗不解,便问“难道说我有什么灾祸?我的天下,还有几年?”

说来神奇,虽然这老道在炼丹上是个蒙事爷,对卦术却十分有研究,他仔细算过宣宗生辰之后,写了“四十”二字,宣宗大喜,朕的天下还有四十年,足矣!

老道趁皇帝高兴,赶紧告辞,从此不知所终,唐大中十三年八月,宣宗李忱药物中毒,丧命,享年五十岁,前后执政十四年,轩辕集写的四十,恰恰该倒过来看,此道早已算出宣宗之寿,却怎敢说出口?

宣宗和武宗一样,从未想到自己会突然呜呼,所以直到死前,也未指定继承人,猛然间撒手人寰,宫里乱了套,立谁呢?宣宗卧病的日子里,和他接触的,只有宦官,这里面不包括神策军中尉(他不信任),领头的三个宦官为枢密使王归长、马公儒、宣徽南院使王居方,这三人与宣宗家老三夔王李滋,素来要好,此刻皇帝死了,管它真假,大家表面上都很悲痛,独独这三人,内心狂喜,为什么呢?宣宗死前,只有这三个在身边,若矫诏立夔王为帝,谁敢不信?这般说,我们三个,不就是未来的宫廷把持者了么?掌握神策军的日子,还远么?

这真是权阉轮流坐,今年到我家,就这么办了吧。

三人开始行动。

再说神策军,神策军中尉在仇士良死后,换上了一个叫王宗实的宦官,此人跟随仇士良的年头不短,本事倒也学了一些,不是个好相与,自打作了神策军老大,日益跋扈,而且是个吃生米的,谁也不给面子,就连同属北司的枢密使,和他也是矛盾重重,王、马等三阉,本是想将他排挤出集团之外的,那么如今要矫诏立帝,就更不能告诉他了,可如果三人瞒着王宗实,悄悄得立了李滋,倒也无事,毕竟邻近大限的日子里,在宣宗身边的就此三人,即便他王宗实怀疑诏书的合法性,也没证据,偏这三人要自作聪明,为了保险起见,特地准备了两份矫诏,一份是立李滋的,一份,却是贬走王宗实的,那么王宗实不信怎么办呢?

有办法,此三阉通告全宫,谁也不准走漏风声,对外就称:宣宗还在!谁敢说漏了嘴,刀斧伺候!

好,既然宣宗没死,那么矫诏出手之日,谁敢怀疑这是矫诏呢?王宗实啊王宗实,你不乖乖走路还能怎的?

作者:电脑前的红椅子 日期:2008-10-27 12:49
作者:不添加三聚氰氨
=======

这问题,在此节中回答了。

作者:电脑前的红椅子 日期:2008-10-27 21:29
明日白天送人,恕不能更新,万望勿怪,谢谢!

作者:电脑前的红椅子 日期:2008-10-27 23:48
是,送人回来尽早更新。

作者:电脑前的红椅子 日期:2008-10-28 15:42
书接上回:

想让姓王的乖乖走路,是绝对不可能的。

王宗实可不是白混了这些年,他一听说天子重病,心里那根弦就绷上了,竖起一切器官感受着即将到来的风雨,正在紧张,就听见禀报:宫里来人了。

迎进来吧。

进来就宣旨:着神策军中尉王宗实,去淮南监军。

要说着淮南监军,官也不小,淮南历来就是唐朝重镇,去那里任职可谓责任重大,但是,怎么早不让去晚不让去,偏皇上重病的时候让我去呢?再说了,我没得罪过皇上,干吗病怏怏的,突然把我调到外地呢?

王宗实不理解,但老油条就是老油条,他没动声色,待接旨完毕后,他提出了一个请求:临走前入宫探视皇帝的病情。

这很正常吧?我都要走了,看一眼总可以吧?

回答:不行,立马就收拾,收拾完赶快走。

哦,这样啊?王宗实还是没怎么言语,好,我走就是。

回到府里,王宦官找来了几个亲信,如此这般交待一阵,随后这几个走了。

晚上,这几个人回来了,压低了声音报告:据内线讲,陛下昨日已崩!

王宦官一激灵:都有谁在陛下旁边?

王归长、马公儒、王居方。

嗯,明白了。

皇上昨天就死了,圣旨怎么来的?不用问,矫诏也,干吗?把我调开,你们好称王称霸?美得你。

王宗实把牙一咬:谁接替皇位?

据传,是夔王李滋。

全明白了,这是要废长立幼,放着好好的长子恽王李温不用,偏要立夔王,这三个是早有预谋啊,嘿嘿,有我姓王的在,不怕你们折腾!
他一面应付着宫里拿三个公公,一面找到皇长子李温,商议如何是好。

李温,是个纨绔子弟,这小子,除了玩,什么也不会,一听能当皇上,乐得蹦高,那好啊,那我玩起来,多得劲啊,以后谁也管不住我了,行,你去办,只要你办好,我就当皇上。

这就是当初宣宗不立他为太子的原因。

王宗实串通好了李温,回过头来,可就不客气了,他也不和朝臣商议,忽然就率军入宫,把那三个同行给宰了,这一来宫闱大乱,宣宗的尸首还没凉呢,这就打起来了?王宗实不管,反正皇帝死了,我说什么就是什么,他把头一扬:我有密旨,陛下临终前令李温监国!

谁也不敢多言语,就把李温给迎进来了,唐大中十三年八月,李温即位,号位懿宗,即位后改名李漼。

唐懿宗是用极不合理的方式登基的,所以呢,大臣们都不大痛快,拿刀弄枪的继承皇位,把我们放在哪儿?因此对他都不敢冒,这一来麻烦了,本来南北司就不和,南司、北司的内部派系,又不和,现在好,大臣和皇帝,也不和,这朝廷上,就没有和睦的地方了,宦官之间、大臣之间朋党林立,大臣还不买皇帝帐,宦官又和大臣吵,这怎么管理?李漼别看是个纨绔子弟,他还挺有一套,他让王宗实领人去北司,去找宰相杜悰,找他办一件事:做伪诏。

王宗实杀人的时候,理直气壮的说他有密旨,可这密旨,直到懿宗登基也没拿出来过,因为根本就没有,现在大臣们如此抵触皇帝,怎么办呐?赶紧伪造一份算球,有了这玩艺,那不就有底气了?谁还敢说咱继位名不正言不顺呢?

这么着,王宗实就去了,到了中书省找到杜悰,王宦官说了,赶紧弄一份诏书,弄完了,你们大家都给我签字,之后,署上日期,不能写现在,要写十八个月以前的年月日才行。

杜悰说:我不干。

王宗实说:你敢不干!

文章地址:http://www.4721.com.cn/jishi/298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