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
字号

太监往事——那些不是男人的男人们 第67节

点击:


但愿这个脊梁还在,向大唐朝的好儿子孟昭图致敬。

搁着四川这帮人不谈,返回头再讲长安,老黄将长安市民搜刮个干净,公卿大臣也杀个罄尽,便打算做皇帝,教科书上说他这是犯了骄傲轻敌的错误,若能宜将剩勇追穷寇多好。其实,胡扯。

冒着被从前的历史老师再泼一碗茶水的危险,我告诉大家为何胡扯。

1、    四川没那么好进,那么容易就攻进去的话,当年玄宗入川,安禄山干吗不追?别以为蜀路好走,难于上青天呢;

2、    黄巢根本没机会追入四川。他起兵的时候,就是乌合之众一大群,论战斗力,顶多和大藩镇扳平,他为什么刚起兵那些年老打败仗?还央求朝廷封官?就是因为藩镇太多,到处都打,他顶不住,所以后来往广东跑,那为什么他又打入长安呢?不是因为他的人马能干,而是那些藩镇各怀私心,都见死不救,所以他才得手;但就在他得手之后,许多藩镇回过味儿来,又开始兵围长安,要将他置于死地,他黄巢有几个脑袋,敢在藩镇们兵发长安之际,率军入川?

所以,老黄除了在长安登基之外,实在拿不出更好的办法,他是流动作战,没有根据地的,假设入川作战不利,藩镇们再跟进来,兜着屁股打,谁受得了?倒不如先把皇帝瘾过了再说。

果然,不久,唐将唐弘夫、朱玫、王重荣、王处存、李孝昌、拓跋思恭等率军云集长安四周,一鼓破城,黄巢跑了,但很快又打回来,重夺京师,恨长安市民不同心,连杀八万余人,杀原唐政府下级官员数千,血腥恐怖一番后,重新布置兵力,同唐军鏖战,打着打着,噩耗传来:大将朱温投降。

朱温,早年投靠黄巢,能打仗,贡献不小,后因作战不利,被围,又恨黄巢对其宠幸不足,咬牙跺脚,便降了。这一降黄巢军心大乱,各藩镇加紧攻击,又是几场恶战,黄巢顶不住了,好汉架不住人多,偏此时雁门节度使李克用这超级猛男到了,于渭水桥头与义军大战三次,义军三次败北,李克用顺势杀入长安,纵马扬刀亲临前敌,藩镇们跟着杀入,黄巢一看不好,扭头狂奔,临行前一道命令——烧掉宫阙。

黄巢,一落第书生,他对唐朝的恨,百分之九十,来自屡试不第,所以当取得政权后,他首先要做的不是匡世济民,而是报复,对一切都要报复,包括杀官,包括“淘物”,而一旦失败,他的报复将更加疯狂。

长安宫阙,唐砖汉瓦,唐高祖李渊入长安时,宫阙完整,玄武门之变时,宫阙完整,玄宗杀韦后时,宫阙完整,甚至安禄山、朱泚兵乱长安时,宫阙依然完整,却终毁于“替天行道”的黄巢之手。

无言,只能说,群氓是可怕的,对任何文化都缺乏尊重和理解的人群,是可怕的。

藩镇也不是什么好东西,入城后首先不是救火,而是抢财物,抢个沟满壕平,长安也烧得差不多了。

又打了一阵,长年征战,生产力受到极大破坏,地没人种,人却要吃,怎么办?吃俘虏。你吃我的,我吃你的,一天就吃掉几千人,最后把骨头都凿碎吃了,李克用、朱温两军追击黄巢,紧紧尾随,屡战屡胜,朱温赚了个脑满肠肥,便开始捉摸如何经营自己的小天地,一转身,他回了驻地——汴州。

李克用是个老实人,朱温走了,他还继续追个不停,又打几次,黄巢溃败,最后剩了几千人,逃入山中,后自杀,起义失败。

李克用这边打得热闹,长安那边也不消停,怎么呢?

黄巢一跑,唐僖宗便回了京,未料想,刚回京便出事了,大宦官田令孜吵闹不停,是什么令他如此亢奋?

争功。

田令孜认为,自己功劳盖天盖地,不是我拉着他逃走,皇上能活么?不是我陪着他,他能睡好吃好么?我功劳第一,这用怀疑么?因此他得意洋洋,心中没个数,站在朝堂上,就等着大家拍他马屁。

谁知道,功劳簿一出,大将首功者——李克用、朱温,宦官首功者——杨复光。

噎!这田令孜就不让了,杨复光何许人也?也和老爷争功?他上下活动,左右逢源,忙活半天,却占不得半点上风,这杨复光何许人也,连姓田的都撼不动他?

杨复光,了不得。

如果说田令孜是宦官中的恶狼,那杨复光至少是老虎,玄宗时,武宦杨思勖战无不胜,之后再未出如此猛阉,可就在唐朝快灭火的时候,竟又出了一个旷世绝阉,此人武功堪比当年的老杨,甚至有过之无不及,老杨领兵时十分威风,然死后其兵将则默默无闻,这杨复光不但领兵时威风八面,死后,其提拔起来的大将,还在五代十国早期叱咤风云一番。

田令孜,遇到真正的对手了。

作者:电脑前的红椅子 日期:2008-11-03 11:42
书接上回:

在食物链上,老虎比狼至少高出两个级别,田令孜真就那么不堪,级数上差这么远?

丝毫不夸张,他就差这么远。

杨复光,福建人,本姓乔,自幼习武,可惜被地方上选为内侍,净身了。入宫后拜了姓杨的阉人为干爹,遂改姓。

杨复光的干爹叫杨玄价,此人也是个老油条,屡任监军,狡猾无比,为私利,曾诬杀刺史,杨复光自幼在军中长大,义父的性格特点及军旅环境,深深影响了他。

长大后,由于杨玄价的关系,杨复光吃得很开,令人欣慰的是,他虽说学会了宦官们见景生情的本事,却摒弃了老一辈卑鄙奸猾的特点,可谓聪明伶俐,干练机警,却待人诚挚,那时代,待人诚挚的宦官绝对是稀有品种,因此其大名传遍天下,藩镇无不敬之。

单凭这,田令孜就该拱手让步,枪杆子说了算的年月里,谁有这魅力?

黄巢大起义爆发后,杨复光身在前线,监察各军,功赏过罚,律令清明,无论多牛性的藩镇,只要敢藐视上级,骄纵难治,被杨复光遇到,必联合其他藩镇杀其首将、并其人马,因此杨复光在各藩镇眼里宛若天神,无人敢应其锋芒,只要是杨监军的令,无不执行。

战斗最困难的时期,唐将周岌曾想投黄巢,杨复光单枪匹马入其大营,说服周岌归唐。

黄巢大将朱温嚣张,杨复光屡次使其败北,直至投降,投降前夕,朱温尚在犹豫,杨宦官一道手书,他便降了。

当各路藩镇逼近长安时,黄巢麾下各军死战不退,藩镇损失惨重,关键时刻,李克用来了,打得黄巢鞋都跑飞,谁把李克用叫来的?

杨复光。

即便勇猛如李克用者,也须听杨复光令。

就介绍这么多,想想吧,田令孜在和什么人斗?

所以功劳簿上杨复光列宦官第一,谁也没得说,不是人家,长安能收回?李克用能来?朱温能投降得那么痛快?各路藩镇能并力向前?

事实摆在这儿,谁也不能不认账,人有脸树有皮,田令孜再蛮横,也不得不收敛些,但他思考半日,仍不服气,难道说,就让了杨复光不成?不行,我啊,还得努努力,有了,我找皇上去,皇上是我带大的,听我的,他如果说第一功是我,谁还敢道个“不”字?对,找他评理。

田阉人便找僖宗撑腰,谁知不找还好,一找把他气个半死。

人家僖宗说了:

第一、封杨复光为天下兵马总都监;

第二、加封为开府仪同三司、同华制置使;

第三、封弘农郡公,赐号:资忠辉武匡国平难功臣。

田令孜再牛,官不过“十军十二卫观军容制置左右神策护驾使”,这个职位,只能是神策军中的老大,是没有监管藩镇的权力的,而杨复光却是“兵马总都监”,从权力范围上讲,大过老田。此其一。

其二,开府仪同三司这个职位是当朝一品,虽说是个虚衔,却足以称尊,贵压宰相,杨复光一介阉人得此宠位,风头上又超了田宦官一筹。

其三,弘农郡公乃郡王,他田宦官却是国公,就算郡王不如国公,可人家那郡王还夹着个足足十字之多赐号呢,你老田能耐大,你怎么不得个“平难功臣”咧?

不找还好,一找,又找出一肚子气,田令孜虎着脸走了,临走前撂下句话:就让他第一功吧!

僖宗没说什么,也没安慰这个昔日的“阿父”。

才十几岁便经历了天大的变故,僖宗开始懂事了,他终于明白,什么是能臣;什么是庸才。

他的衡量标准很简单,却很准:谁让我回长安,谁就是能臣,否则,就是庸才。

任何皇帝对庸才都没什么兴趣,即便糊涂如僖宗,亦如此。

所以,老田被气走了。

接着,为了出气,田阉人干了一件很没用,又很不体面的事情——将朝廷发给杨复光的赏赐私吞了大半。

也仅此心机而已,如一个商贩。

杨复光并不在意田令孜对他的敌意,这是个心胸坦荡的人,如果要说历史上的正派宦官,他应列第一,虽为阉人,然其胸襟气度,犹过伟丈夫。

但他的运气不够好,农民战争即将结束之际,他染病而亡。

唯一能同田宦官争锋的内侍,死了,田令孜高兴得,好似过年。

但他错了,杨复光的可怕就在于,人虽然死了,但形象还在,正所谓“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田令孜对杨复光在战争中营造起来的势力完全不了解,不了解,就会犯错误,而错误的后果是非常严重的,因为田宦官就算本事再大,通上天去,也就称王称霸在长安那几亩薄地,论起在外面的人脉,远不如杨复光。

不了解对手所拥有的资源便开战,是愚蠢的。

愚蠢的田令孜展开了对死人杨复光的报复,罢免了杨复光的弟弟杨复恭枢密使的职位,杨复恭大怒,对昔日与复光交厚的藩镇们狂吐苦水,于是便恼了两位藩帅:王重荣、李克用。

此二人极为可怕。

王重荣为河中节度使,在黄巢起义时屡战屡败,幸好杨复光率军支持,他才逐渐恢复元气,后与李克用合兵一处攻入长安,战后受封,位列宰相,但仍在军中,所部军容鼎盛,在藩镇中,就财力上来讲,算是数一数二的,为什么呢?原来这王重荣非但统军,还身兼安邑、解县两池榷盐使,盐池归他管,钱多得很。

至于李克用,就更甭提了,黄巢若不是为他所逼,也不会自尽,这是个杀手级别的家伙,刚才说了,最有钱的藩镇要属王重荣,但最能打的藩镇,绝对是李克用。

文章地址:http://www.4721.com.cn/jishi/298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