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
字号

太监往事——那些不是男人的男人们 第17节

点击:


后来曹操打败袁绍捉了陈琳,说你当初怎么骂我骂得那么解恨呢?陈琳说我是身在敌营,由不得自己呀。曹操是哈哈大笑,把他留在身边做了文官。

曹操虽然出身与宦官有关,但他一生也没有崇信过宦官,对于这类一刀一枪白手起家的人物而言,宦官是他们最为忌讳的团体,他们深知创业不易,所以决不大权旁落,曹操如此,孙策、孙权如此,刘备也如此,但刘备的儿子,就不如此了。

作者:电脑前的红椅子 日期:2008-08-15 13:18
刘备他儿子赫赫有名,就是那位“此间乐,不思蜀”的刘禅。荆州失守,关羽阵亡,刘备大怒,讨伐东吴,结果被人家烧了个屁股冒烟、全军覆没,一口气没上来,他死了,当时刘禅年仅十七岁,继位为皇帝,史称蜀后主。

曹操有句话: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之子豚犬尔!

生孩子,就得生个孙权那样的,刘表的儿子,猪狗也。曹操是极度瞧不起刘表他们家孩子的,但如果他命够长能看见刘禅的话,他就会明白什么才真叫“瞧不起”了。

刘禅有个最大的优点,那就是好脾气,怎么都行,你让我读书?读。你让我骑马?骑。你让我吃饭?吃!你让我跳舞?跳。此人是泥捏的,你叫他什么样儿,他就什么样儿,这种性格特点决定了他做人的路子,那就是跟着好人学好,跟着坏人学坏,当然,刘禅为什么会有这种性格,我也无从考据,三国演义里说刘备宽以待人,仁慈敦厚,我想这是遗传?很明显,刘禅是继承了父亲的敦厚特性的,但似乎除此之外他什么也没学会。

蜀汉初期,刘备刚刚定了汉中,入主益州为王,当时正在事业上升时期,所谓士子归附,兵强将勇,那时候的刘禅,身边接触的都是能人志士,所以也还过得去,后来刘备死了,诸葛亮一天到晚的在外打仗,没人管了,这老实人也就渐渐开始学坏,人之初,性本恶,这句话我还是挺赞同的,要不老话怎么说坏容易学好难呢?刘禅当皇帝的时候才十七岁,被诸葛亮看得死严,什么都不敢做,花酒不敢喝,房子不敢修,脾气特好,可人总是有需求的,俗话说老农多了几亩地还想纳妾,何况帝王乎?诸葛亮一味严格的教育方式让刘禅产生了点儿逆反心态,这一点都不奇怪,咱们上高中那会儿,老爹老妈一味要求我们好好学习考名牌,不也挺郁闷么?不过咱们比刘禅还要悲,因为老爹老妈在关键时刻是决不会离开我们的,高考前夕一口气也松不得,而刘禅不是,诸葛亮虽然苦口婆心,但他自己也公务繁忙,顾不过来,所以每次都狠狠嘱托几句,然后就率兵找人PK去了。

没有诸葛亮的日子里,刘禅是快乐的,这个十七岁就背上沉重包袱的孩子,在干爹走后获得了充分的、在宫内玩耍的自由,之所以要强调这个自由的内容,是因为刘禅同志除了玩耍的自由以外,实在是没有执政的自由。

虽然刘阿斗统治的区域无外乎四川一个省,但大小也是个皇帝,因此一切按最高规格安排,也就是说,为了皇室的清誉,他身边的侍从是不能有带胡子的长者的,除了女人,就是阉人,板上钉钉,不容更改。

这也就是说,刘禅想玩,只能和宫女、宦官玩,而宫女由于性别问题,所熟悉的游戏内容和刘禅所想要的玩法儿会有一定的差距,我们无法想象作为皇帝的刘禅去绣花儿、丢手帕,或者跳猴皮筋,这一来,宦官便当仁不让的担负起了让皇帝“玩儿好”、“乐儿好”的重任。

从春秋到两汉,帝王使用宦官的目的是较统一的,那就是确保皇权不丢,充分利用这群看门狗去清除权力之路的障碍,但到了刘禅这儿,目的变了,他并不想把大权收归国有,也不愿意把站着的皇帝诸葛亮给罢免,他还没这个本事,也没这个雄心壮志,他宠信宦官的目的非常单纯——陪我耍一哈儿(川普)。

从古到今,启用宦官的目的仅仅是为了玩儿的帝王不太多,刘禅是其中一个佼佼者,往远了说,还有一个当过春秋五霸的老糊涂齐桓公,往后面说,最有名的恐怕就是明武宗朱厚照和天启皇帝小木匠朱由校了,他们所处的年代虽不同,但基本上达到了同一个目的——亡国身死,当然,明武宗除外,幸好他生对了时代。

刘禅身边有个宦官叫黄皓,他最会玩儿,刘禅一见他就眉开眼笑,仿佛吃了无忧草,可惜,诸葛亮尚在,他玩得不尽兴,在孔明执政的日子里,刘禅好似一个上课不专心的孩子,只敢悄悄的在桌子底下翻一翻课外书,还时不时被诸葛老师发现,遭到不留情面的批评,当然,老师在外面究竟做了些什么,谁是孟获,谁是曹芳,谁是曹真,谁是司马懿,刘禅不感兴趣,他只想玩儿。

好日子终于来了,呕心沥血的诸葛亮死了,天呐。

刘禅不需要继续躲藏,他光明正大的宣布,黄皓,是中常侍了!

三国时期的宦官制度和东汉没有多大区别,黄皓作为中常侍,他在国内的权力基本上和东汉末的张让等人持平,于是乎当了中常侍的黄皓,打算大展手脚了,没有一个宦官位及人臣后不想大权独揽,因为他们用特殊手段取得了皇帝的信任之后,往往伴随而来的,是大臣们的敌视,这种敌视也许会带来杀身之祸,只有拿到权力才能确保安全,所以黄皓开始别无选择的往权力顶峰爬。

许多听过三国演义的人都觉着黄皓爬得挺顺利,否则他如何能坑了蜀国呢?甚至大多数人都在说,没有他,蜀汉政权不会亡,那么是不是呢?

和汉末十常侍不同的是,黄皓爬得相当艰难,甚至可以说,不大成功。后主刘禅是个权力欲望相当淡漠的人,他启用黄皓100%是为了玩得高兴,至于朝政大事,他自己不想管,也不想黄皓管,他给黄皓定的目标只有一个——陪好我。

宦官是天子的雪橇犬,目标一旦锁定,他只有向着目标跑,跟着这么一位天子爷,黄皓想专权,难。朱厚照的刘瑾被委以军国大事,朱由校的魏忠贤有专断之权,黄皓,什么都没有。军队,由姜维把持,朝政,由董允主抓,这位董允颇得诸葛亮的真传,对黄皓是严加看管,动不动还骂他两句,骂得这位黄皓好几年抬不起头,要说他能惑乱国政,真是抬举他了。

黄皓害过的人有这么几位,一个是甘陵王刘永,刘备的儿子,黄皓离间了他和刘禅的关系,弄得二人十几年不见面,一个是将领罗宪,得罪了黄皓被调往巴东任太守,但是仅凭这几点而言,就说黄皓使蜀国覆灭有点儿过了。

黄皓曾经想陷害大将军姜维,因为姜维觉着就是这位阉大哥迷惑了皇帝,使之不理朝政,所以建议刘禅杀了他,黄皓由此胆战心惊,想搬倒姜维,结果刘禅来了个两面不得罪,既不治黄皓的罪,也不拿下姜维,而是对黄皓说姜维就是个打仗的,你让他去打仗吧,又对姜维说,黄皓就是个陪我玩的,还是继续陪我玩吧。

这就看得出来,真正荒废了国政的不是黄皓,是刘禅。

刘禅,是个典型的混吃等死的皇帝,诸葛亮死后,董允为政,局面尚且可以,董允死后,由于刘禅昏庸,政绩考核十分松散,导致许多政策根本无法做到贯彻到底,却开始向强势群体倾斜,比如地主官僚阶层不断利用上层的昏聩和政策漏洞钻空子,谋取私利,而姜维一味的出兵伐中原,更加使本以倾斜的政策更加偏执,百姓的负担不断增大,外耗巨大,国力开始空虚。

如果说这一切都是黄皓造成的,未免太抬举这个宦官了。

首先,黄皓害过的那几个人,不是无足轻重,就是害得根本不够,远远没有达到东汉“党锢之祸”的程度,其次,黄皓知道,刘禅虽然昏庸,但不是商纣王,你要让他为自己动刀杀几个异己绝不可能,这人心挺善,老太婆似的,所以黄皓一生都没有形成如十常侍那样的势力,虽然他在蜀汉的势力还算庞大,但一来没有兵权,二来,他一直都在和地主官僚们打成一片,没有像十常侍那样穷凶极恶,态度上,他和百官挺合作的。

而作为诸葛亮接班人的姜维明知黄皓一天到晚的糊弄刘禅,却听之任之,只求自保,国家政策全不管,再三兴兵讨伐曹魏,这本身就是取败之道,穷兵黩武,岂能长久?

一句话:政治腐败,不是一个人造成的,也不是一个人能扭转的。

据史料记载,蜀汉后期有90多万人口,其中随着姜维出去打仗的,就有10多万,可想而知百姓对战争的承受能力是否到了极限,一方面战火不断,一方面却国政荒废,官僚集体不作为,自上到下,全然不顾政绩,这难道是区区一个没卵子的黄皓造成么?魏军伐蜀,势如破竹,沿途军备废弛,官吏或逃或降,这种洋洋大观要说是黄皓乱政的结果,未免太抬举他了。

公元261年,魏军伐蜀,被蜀国欺负了很久很久的曹魏政权在司马氏的主持下终于反戈一击,钟会领兵耗住姜维,邓艾率一队特种部队翻山越岭的直奔成都,姜维打了一辈子仗,就怕魏军兵分两路,赶紧派人告诉刘禅做好准备,防止敌人抄后路,而刘禅却做了一个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举动,他问黄皓:你说敌人能不能来?黄皓说我也不知道,这种回答本来很老实,但接下来他的话就很秀逗了:要不,算一卦?

这句话激起了刘禅极大的兴趣,好哦!他找来了一个巫师,说你算算?这位巫师打起精神,魂飞天外,逐个问了上帝、安拉、菩萨,然后醒来,回答:大仙们说了,敌军不能来。

于是刘禅很高兴,重赏巫师,继续无忧无虑的玩儿。

这件事儿到底该怪谁呢?黄皓自然是拿国事当儿戏,死有余辜,可身为皇帝的刘禅居然同意用算卦来决定国家的未来,蜀国究竟有没有宦官专权呢?它是死于黄皓,还是死于刘禅呢?就是汉末的十常侍,遇到黄巾起义的时候,也没有用这种方式来决定国家的命运啊。

黄皓,是令国家覆亡的一分子,但不应承担所有罪责。

邓艾灭蜀后,黄皓用大量金钱买了自己一条命,然后就此隐居,再无音讯,他是聪明的,刘禅很可悲,但他不可悲,至少他没有同政权一起灭亡。

后世说蜀亡,无不痛恨黄皓误国,今日看来,言过其实也,没错,宦官弄权的确可以导致国家的灭亡,但就蜀汉这个个案来看,其实是以刘禅为首的西蜀官僚阶层的集体衰落,丧失斗志,加上穷兵黩武,不爱恤民力,才导致了政权的丧失,后人将这罪责全加在黄皓头上,可能与仇视宦官参政的情绪有关。

拿东吴大臣薜翊的话概括蜀国灭亡的原因,那就是:“主闇而不知其过,臣下容身以求免罪,入其朝不闻正言,经其野民皆菜色。臣闻燕雀处堂,子母相乐,自以为安也。突决栋焚,而燕雀不知祸之将及,其是之谓乎!”

文章地址:http://www.4721.com.cn/jishi/298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