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
字号

太监往事——那些不是男人的男人们 第51节

点击:


想和实力派掰腕子?这就是下场。

该杀的杀了,该死的也死了,李昂登基坐殿,他是王守澄等扶植的第三个皇帝,史称唐文宗。

文宗皇帝并不高兴。

因为他害怕,实在太害怕了,当皇帝的喜悦远远不能与他心里的那一份惊怵相比,多么可怕,李湛,说杀就给杀了,刘克明,说杀就给杀了,李悟,说杀就给杀了,阉祸横行,阉祸横行,皇帝权威在何处?皇家威严在何方?神策军究竟是谁的人马?朕,今后将如何是好?

作者:电脑前的红椅子 日期:2008-10-12 09:56
书接上回:

李昂和李湛虽是同门兄弟,为人竟有天壤之别,李昂的爱好,首先就是读书,夜以继日的读,手不释卷,往往是晚上九点还在处理政务,半夜十二点,却又在博览群书;另一个爱好,就是简朴,一登基就宣布,各地进贡的珍宝,免了,五坊养的老鹰,放了,多余的宫女,放了,动辄大排筵宴的陋俗,除了,遇天灾,要减膳,遇宴会,衣着不能奢华,超过标准者,罚款。

其实这些都是小事,但往往细微处才见人品,文宗,是个对国家负责任的皇帝。

既是负责任的皇帝,就不可能容忍宦官专权。

但如何根除呢?文宗遍观史籍两年,觅不到任何办法,太和四年,也就是文宗执政的第四个年头,终于,一个叫宋申锡的人出现了。

宋申锡,字庆臣,翰林学士,敬宗在时,此人就一直憋着劲,要除宦官,只可惜英雄无用武之地,好不容易敬宗死了,经过两年的观察,宋翰林认定,文宗,是个值得为其卖命的皇帝,水浒里阮小二说过,咱这一腔血,要卖与识货的,既然认定了,那就行动吧,太和四年,宋申锡主动联系皇帝,要一陈己见,为什么不上疏呢?不敢上,因为管百官上疏的枢密使就是王守澄。

他怎么联系的,我们不得而知,反正最后文宗将其招入宫中秘议,能闪过宦官的耳目来到皇帝身边,可见宋大人还是很有几把刷子的。

宋申锡说,要我根除宦官,首先得给我权。

文宗说好,你当宰相。

宋申锡又说,要我根除宦官,还得给我人。

文宗说行,你要谁?

宋申锡说:王番。

王番,吏部侍郎,为什么挑他,史书上没说,大概和宋大人关系好的缘故吧,毕竟那年月宦官横行,文武百官大多站在宦官这边,能找到个知根知底的不容易,就选了他。

文宗不含糊,立马封王番为京兆尹,以辅助宋申锡拔除阉者势力。

京兆尹,长安市市长。

有权、有人,宋申锡开始行动。

他找到王番,问他,知不知道为啥当市长?

回答:不知道。

于是宋大人告诉他:当了市长,好帮我忙啊。

问:帮什么忙?

答:除宦官。

王番顿时手脚冰凉,心里默念:完了。

有些人,当朋友可以,共患难则不可,谓之“狗肉朋友”,王番就是这么一块“狗肉”,宋申锡前脚一走,他后脚就出了门,直奔他的一个朋友的住处,那个人叫郑注。

郑注,是王番的朋友,但绝非宋申锡的朋友,因为郑注的朋友,叫王守澄。

当郑注听到王番带来的消息后,他没有丝毫的惊慌,令王番乖乖回家,不要张扬,而后悄悄找到王守澄,告诉了一切。

王守澄要疯了,李昂你要干嘛?不是咱家你能当皇帝?怎么着,卸磨杀驴?他立刻传令:神策军中尉及周边地区的宦官监军,速速入京!一时间风骑四出,几天工夫,长安城周围的监军们云集京师,王守澄主持会议,会议上宣布:宋申锡谋反,我要杀他全家,你们看怎样?
阉人们都不作声,杀他全家?杀皇帝咱也不管,只要咱富贵还在,杀呗。

唯独一阉,高叫“不可”,王守澄一看,却是那位救过敬宗的马存亮。

马存亮问:你怎么杀啊?

王守澄说这还用问,我令人带兵闯进他家,杀个罄尽拉倒。

马存亮说你这是山大王做法,要真这么干,京师的盗贼、无赖也会趁机作乱,到时候,怕难收拾,既然只是宋申锡作乱,你杀他就是了,何必把局面搞乱呢?

马存亮虽然也不算好人,但是,多少还有些良心,他做不到与王守澄划清界限,也只能尽力保住一些无辜的人,宋申锡是什么样的人,他很清楚,说姓宋的谋反,绝对是无耻之言。

马存亮过去是王守澄手下的亲信,他的话有一定份量,王阉人想了想,也对,好吧,就杀宋申锡一人即可。

很快,神策军军侯豆房卢著入朝上奏:宋申锡与文宗之弟漳王密谋造反,要立漳王为帝。

文宗惊呆当场。

说宋申锡谋反,文宗无论如何不信,但他仍旧被吓住了,为什么呢?因为来告密的,是神策军军侯,也就是说,是王守澄派来的,王宦官突然派人告宰相谋反,什么意思?文宗颓然跌坐:不用问也知道,宋申锡,你暴露了!

怎么办?是保宋申锡,还是舍宋申锡?

保?没这个实力,文宗手里无兵,大臣,也不全站在他这边,他上任不到五年,没点过兵打过仗,在军中根基尚浅,一旦激起兵变,恐肝脑涂地,不行,不能保。

舍?文宗思考再三,不由得暗自垂泪,舍得舍得,不舍不得,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有柴,只要我还在,宦官迟早除尽,宋爱卿,你放心得去吧。

文宗下旨:三堂会审宋申锡谋反一案。

三堂会审,也就是御史中丞、大理寺卿、京兆尹共同审理,文宗这么干,多少想救宋申锡一命,但在王守澄的干预下,最后仍旧定案为:宋申锡确有联系漳王图谋不轨,拟死罪。

文宗思量良久,终于鼓起勇气,下旨:漳王流放,宋申锡贬为开州司马,漳王与宋申锡府中人,皆流放。

一时间长安数百无辜披枷带铐,子哭爷叫,被流往边地,文宗第一次灭阉行动,失败了。

宋申锡到了开州,气愤成疾,那年月人都气不得,一气就死,不久他气死了。

可叹他出发去开州之前,他那不明真相的妻子还在问他:“皇上待你那么好,你为何要谋反?”老宋气得说不出话,半天才一句:“皇帝对我这么好,我岂能谋反!”

宋申锡死了,王守澄安全了,喝茶打牌的日子回来了,一切还是那么美好,仿佛什么都没发生过,只有李昂还在继续寻找着夺回皇权的机会。

王守澄虽说灭了宋申锡,但他知道,根子在李昂这儿,为了安全起见,他把自己的两个亲信,安插到李昂的身边,监视其一举一动,这两个亲信,一个,就是那位告密的郑注,另一位,叫李训。

李训可了不得,此人是官宦之后,世居陇西,陇西李氏,有他一号,他叔叔,就是宪宗、穆宗、敬宗三朝老臣,宰相李逢吉,李逢吉这辈子活得累,拼命巴结宦官,以求官运亨通,李训也有样学样的,和宦官们打得火热,久而久之,跟着王守澄混上了,李训聪明,善解人意,王守澄引为亲信,与郑注互为左右手。

李训等到文宗处报道,文宗有心不纳,又不敢,只好用了,李、郑二人身为密探,无正经事可做,便成日介与文宗讲《周易》,讲着讲着,感情居然拉近了,有这么一天,李训突然问文宗:你想做个有为之君么?

文宗说想啊,你似乎有什么好建议?

李训四顾无人,突然道:“欲做明君,先除宦官,再收河湟,后收河北!”

文宗是大惊失色。

作者:电脑前的红椅子 日期:2008-10-13 13:20
谢谢支持!

书接上回:

李昂不吃惊是不可能的,李训本是宦官的狗腿子,狗腿子嘴里突然冒出这些话,不由得你不害怕,就好比你被几个人打劫,其中一个打劫的突然说:“我帮你报警怎样?”这不成了“无间道”么?

的确,李训正在上演一出《无间道》。

他不是卧底,但他实打实的,是一个背叛者,一个背叛朋友的人,一个背叛主子的人,王守澄把他派到皇帝身边做眼线,算是瞎了狗眼。

出身豪门的李训有这么一个概念,那就是帮人发展,不如自己发展,按现在的话说,就是与其打工,不如自己做老板,帮王守澄是为了名与利,帮皇帝又何尝不是为了名与利?帮王守澄,帮到最后,还是个奴才,帮皇帝,帮到最后,那就是宰相,是三公,是光宗耀祖的一世名臣,相比之下,哪个划算?李训,想跳槽。

跳槽得有资本,有资本才有高薪,而李训是不缺资本的。

他的资本有三个:

1、    久处阉窝,十分熟悉王守澄的弱点,知道如何将其灭火;

2、    自负满腹经纶,认为自己聪明伶俐经天纬地,可挽狂澜于既倒。

3、    出身豪门,社会关系广泛,为人处事还算有些斤两。

李训到了李昂身边后,很快便发现,李昂极其渴望有人帮他,但无人可用,他转头再看王守澄,此阉把持神策军数年,威福日重,身边孝子贤孙多得很,不缺可用之人。这就好比两家公司,一家公司有资金,却刚成立,另一家公司财大气粗,人员班子也都早搞好了,且运营了好多年,那么你去哪家?去财大气粗的那家公司,可能一辈子吃穿不愁,但不见得有什么建树,因为人家班子都定了,你干得再好,也不见得就能当老总,而去刚成立的那家公司,则很可能会一下就混成个执行总裁,本着宁为鸡口不为牛后的原则,李训飞快的投靠了李昂。

由于宦官这把剑始终悬在头上,所以李昂的神经很是过敏,李训的突然投靠,更让他颤抖了好一阵,他像一只猫一样观察了良久,才逐渐相信,这不是试探,李训,的确要反水了。

由怀疑到观望,再到大喜过望的感觉,爽得很,接下来的日子里,李昂是快乐的,他终日和李训聊着未来大计,而李训也不含糊,很快,他单枪匹马的,策反了郑注,郑注不是阉人,他也想封妻荫子,他也想流芳千古,之所以前期投奔王守澄,是因为他没机会进皇宫,如今进了皇宫,见了皇上,心如何不动?对郑注来说,人生,就是投机,当初出卖宋申锡是投机,如今帮助皇帝也是投机,为了日后祖坟狂冒青烟,能出卖一个是一个,踩着朋友的肩膀往上走,乃是他郑注的本色,只要有机会,帮助阉人除掉大臣,与帮助皇帝除掉阉人,又有什么区别呢?

文章地址:http://www.4721.com.cn/jishi/298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