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
字号

太监往事——那些不是男人的男人们 第81节

点击:


四川的风吹草动,丝毫没离开过宋太宗的眼睛,这位二世祖对宦官其实并不很放心,他一听说王阉人整天胡吃海喝,便知道要出事,果不其然,连军人也反了,他本想将造反军人的家属一个不留全部杀光,但经过商议,一个更有效的方法出台了。

他派人去四川,对所有造反的军人传了两个口信:

1、    你们的家属都很好;

2、    朝廷认为,你们无罪。

家属没死,便没了血海深仇,既然无罪,又何必造反?

这是一个很可怕的逻辑,那年月的人可没有乌托邦式的向往,为了某个理想可以舍身断头,所以,哗变的军人们全部投降。

这次是赵皇帝帮助阉人度过了难关,但是,凡事最好不要让领导亲力亲为,否则即便成功处理,也会降低自己的印象分,以至于后来又有人说王继恩功劳大,应升官,却被赵光义打了板子刺了面,发配到海南岛保家卫国去了。

很显然,王继恩属于那类吃一百个豆不嫌腥的人,回来后仍旧居功自傲,好在太宗老了,未予计较。太宗死后,真宗即位,很快便下旨告诉他:你去做右监门卫将军吧。

监门卫将军这个职位,唐高力士、杨思勖等都做过,掌管禁军,实在是威风得紧,可惜到了宋朝,此乃虚衔一枚,只是好听罢了,王继恩耷拉着耳朵去上任,旋即被贬,流放寻州,去免费感受一下南方风土人情。

广西的水土养人得很,这双手沾满川人鲜血的老阉去了就不想回,连冻带饿的死在贬所,不知到了阴府要遭多少冤魂纠缠。

宋初的情况就是这样,无论有何功劳,只要是做老公的,便要老老实实当个受气二房,这都要感谢那些唐代阉人,一口气敲了一百多年警钟,令宋代帝王心惊肉跳,严加防范。

下面说说狸猫换太子是怎么回事。

大宋朝真宗年间,那真是君王有道家家乐,天地无私处处同,唯有那恶毒的宠妃刘氏心怀不善,暗中加害了李宸妃,令宦官陈林偷走太子,换上个剥了皮的大狸猫,皇帝惊恐,误认为李宸妃生下怪物,将其打入冷宫,幸亏后来包青天审案,明断是非,为李宸妃雪冤,为四帝仁宗找到生母,实乃大快人心也。

对不起,以上全是杜撰。

历史上有李宸妃这个人么?

有。

此女乃杭州人,祖父,便是五代时海龙王钱镠手下的臣子,父亲李仁德,做了宋臣,为刘妃侍女。

刘妃确有其人么?

也有。

刘妃名娥,此人乃大宋朝第一太后,史书上对其能力大加赞誉,说她是“有吕后之才,无吕后之恶”,刘娥生于成都,祖籍却是太原,爷爷为后晋、后汉两朝的将军,父亲于宋初任四川省乐山刺史,刘氏幼时识文断字,十分聪慧,不知怎的,还学会了说大鼓书,是一奇人,但运气不好,父亲在一次作战中死了,家道中落,她便随母亲回了娘家,回娘家后,十三岁上,被强行嫁给一个银匠,出嫁后,夫妻倒也和睦,后来银匠为谋生去了京师,刘氏便也去了,没料到,她丈夫人脉倒广,还认识王爷府中的几名当差,一来二去的,竟有缘见到襄王,便是那未来的宋真宗。

那时襄王二十,刘娥十五,天生地造,男人有权势,女人有花容,不出轨是对不住弗洛伊德的。

终于,襄王赵恒指天发誓,要和她结婚,而她当时不但是银匠的妻子,还是个街头有名的大鼓书艺人。

他们能结婚么?

在万恶的旧社会里,这当然不可能。

作者:电脑前的红椅子 日期:2008-11-29 23:45
各位三老四少,捧个场,咱加班到十点半,拼命扯了时间写了这些,来一句京剧唱腔,那真是:苦~~~~~~~~~~~~~~瓦~~~~~~~~~~

:。。(

作者:电脑前的红椅子 日期:2008-11-30 12:59
谢谢,抱拳!

书接上回:

可爱情这玩意厉害,就好比憋尿一般,一旦来了,除了能量释放,别无他途,否则任你顶天立地,也莫想拦得它住,所以赵恒的婚姻虽然遭到了父亲赵光义的极力反对,但他还是想方设法将女朋友藏在大臣家里,一藏就是十几年,直到自己当了一把手,二人才终于公开与民众见面,共同在媒体面前承认了这段恋情。

刚一开始,刘氏只被册封为妃,上面还有个皇后管着,可皇后一连气生了三个,却都夭折,伤心之下,竟绝气身亡,这一来赵恒没了后,急坏了刘氏,奇怪的是刘氏虽妩媚,却天生不孕,任赵恒施尽肥料也还是颗粒无收,就在此时,一个不是办法的办法出台了——借腹生子。

借谁的腹呢?

就是那位李氏侍女,后来的李宸妃。

强权之下没有民主,李氏毫无怨言的侍了几番寝后,怀了,便是仁宗赵祯,生下孩子后,认刘氏为生母,李氏不敢泄露秘密,一辈子都不认亲生子。

刘氏个性独立,深谙国事,对赵祯也很好,并把他培养成为接班人,从人品上讲,说她阴毒,确实冤枉了她,几十年后,李氏先刘氏而去,至死未讲真像,朝臣虽有知道的,但刘氏贵为国母,谁也不敢贫嘴,直到刘氏死后,仁宗即位,才有人将真相说出,但又造谣说李氏为刘氏所杀,仁宗惊诧之余,亲自开馆验尸,见李氏身着皇后服,便道:“刘太后如怕泄密而杀我母,又为何如此风光大葬?人言岂可尽信?大娘娘清白可分明也!”

刘李二妃下葬时,仁宗亲自送刘氏棺椁出殿,再去为李氏起灵,不同的是,送刘氏灵柩时,他不但做足了孝子之礼,甚至亲自抬棺,送李氏灵柩时,他却哭了,说生养之恩,终身何所报?

这就是狸猫换太子的真实情况,显然,没有狸猫,没有太子,没有宦官陈林,没有宫人寇珠,也没有包青天,没有恶毒的计划,一切,只是个谎言。

因此别再拿“狸猫换太子”当做是宦官故事中的经典咯,假的,假的。

随后我应朋友们的要求再说说一件迷案——斧声烛影。

本来这件事不想多说的,但既然写的是“太监往事”,且里面也确实有宦官出现,那还是说说吧。前面谈到过宦官王继恩征蜀,当然,王继恩因跋扈后来被真宗整死了,可这里就有个疑点:他为什么那么跋扈?仅仅因为征蜀功劳大?

宋初的武阉,比王继恩牛皮的,多得是,如窦神宝、窦神兴兄弟,征太原、讨夏州、破契丹,牛叉过人,特别是窦神宝,和西夏李元昊的祖上李继迁正经干过几回,时间最长的一次,李继迁围城,他守城,两军干了三百七八十天不分胜负,最后李继迁扛不住了,先行撤退,此次攻防战中最抢眼的亮点不是敌我悬殊之下,长达一年的难解难分,而是地震!李继迁围城的时候,西北地区当时发生了地震,且一口气震了两百多天,也就是说,攻城的一方,是在脚步发虚中进攻的,而守城的一方,也是在天旋地转中防守的,就这么还愣是干了一年多,厉害吧?比唐代杨思勖如何?

还有呢。

李神佑,太祖年间的宦官,征南汉、灭后蜀,都有他,后北抗辽国,西排党项,功勋甚重,最值得钦佩的就是此阉的胆量,他要是学了葵花宝典,绝对东方不败,有一次,这老哥儿一个人去北方给部队领导们传达中央指示,走半路上,遇到了辽兵,一个公公,对一群敌军,电视剧中的情景出现了,要是按照导演们的思路,肯定要上演一出“无敌老阉怒杀鞑子”的好戏,可惜李公公没这身手。

没身手不要紧,有脑筋就行。

就见关键时刻,李神佑不慌不忙,左手一招:一连,向左包抄!

右手一晃:二连,向后迂回!

往后一个眼神:后面的跟上!

对面的辽兵二话不说,扭头就跑,闹了半天人家有埋伏。等辽兵走远,李神佑才不慌不忙往自己的方向走去,顺利完成任务。

最牛的,还属秦翰。

秦翰,阉人中的猛将,十三岁净身为黄门,常督军数万战辽国,英勇善战,后为西北军四路都监,曾用兵河朔,杀辽国数万人,掠夺其无数骡马老幼,又破辽兵两万,俘虏大将十五人,他屯营边境,屡败契丹,时间最长的一次,身不卸甲,与辽军大战七十多天,将对手逼和。

此宦不但打仗猛,武功也十分厉害,除了唐代杨思勖以外,大多数武阉都是当指挥官的料,要么就是监军,只布置任务,不亲自上阵,秦翰不是,此公武功高强,每次作战都身先士卒,身经百战,光伤疤就有四十九块,怎么样?《激情燃烧的岁月》中满嘴吐高粱米的石光荣,也才十八道伤疤。

李继迁牛皮的时候,经常派使者向宋朝示威,秦翰曾对赵光义道:党项使者与我常共饮谈天,如果他想刺我,易如反掌,所以我也请令出使党项,当与李继迁共处时,趁机刺杀他,我一内官,死不足惜。

可见忠勇。

秦翰轻财好施,深得军心,待人诚信,军中猛如虎狠如狼者,皆与之和睦,死后三军莫不啜泣。

以上诸宦,比王继恩如何?那为何独独王继恩难治呢?

这要问宋太宗赵光义。

公元976年10月,一代英主赵匡胤病危,老赵躺下的同时,一个阴谋也拉开了帷幕,而这个帷幕是由一个宦官拉开的,他,就是王继恩。
赵匡胤有两个儿子,长子叫赵德芳,次子叫赵德昭,赵官家弥留之际,令王继恩传旨,招赵德芳入见,可王继恩却招来了赵匡胤的弟弟,当时的晋王赵光义,这本已很令人费解了,更难以理解的是,当时皇后宋氏也在,她见到晋王私自入宫,不但不质疑,竟还说:“吾母子之命,皆托于官家。”

而赵光义的回答也十分古怪:“共保富贵,无忧也。”

俨然已是皇帝语气。

随后光义入内,有人看见烛影下他时不时的站起来回踱步,接着又听见柱斧戳地之声,然后,赵匡胤就死了。

几乎可以肯定,这是一场谋杀。

那么这场谋杀究竟是怎么回事呢?赵匡胤为什么被弟弟所杀呢?王继恩又扮演着什么角色呢?整个事件究竟如何个来龙去脉呢?

开始进入破案迷宫。

作者:电脑前的红椅子 日期:2008-12-01 22:56
书接上回:

破案,破的是命案。

先说赵匡胤共有几个儿子,太祖有四子,长子赵德秀,次子赵德昭,三子赵德琳,四子赵德芳。之所以我前面说“长子赵德昭”,乃是因为真正的长子赵德秀早亡,所以赵德昭便成了长子,也就是说,他是最有可能成为未来的皇帝的。

文章地址:http://www.4721.com.cn/jishi/298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