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时的明朝,是强大的。
1409年10月,郑和第三次下西洋,这次又出了点状况。
问题出在锡兰。
锡兰有个国王,中文译名叫阿烈苦奈儿,这个人很有个性,我前面说了,郑和舰队走遍南洋,各国无不奉迎,但忘了交代,就有那么一国,始终不搭理这支世界第一的大明舰队,这个国家,就是锡兰。
锡兰,即今日之斯里兰卡。
第一次下西洋的时候,锡兰国王便进行海域阻挠,不允许郑和舰队经锡兰到西亚去,郑和好话说尽却无用,最后只好绕道而行。
第二次下西洋的时候,又在锡兰遇到了同样的问题,郑和很清楚,如果锡兰海域不打通,那么通往非洲的海路就会受阻,那么替天朝臣服那些黑里鼓秋的“西南夷”,就成了大问题,因此在二次出航结束后,郑和向朱棣汇报了锡兰问题的严重性,由此可见郑和的眼光之远,绝不输于什么达伽马麦哲伦的,他才是真正的“放眼世界”第一人。
朱棣听了郑和的汇报后,这位戎马一生、五十多岁还操刀砍人的帝王下了这么个指示:你给我打他娘的。
有了皇帝做后盾,实在没啥可担心的,郑和便又来了,而锡兰国王却一如既往的固执,态度不变。
于是郑和忍住火气,派人将大明皇帝的诏书给他看。
诏书上主要问了这么几个问题:
为什么你不怕我?
为什么你不让我的船队过去?
为什么你敢扣留周边各国出使我国的使者?
锡兰国王听完后,他的表现是:告诉你们的皇帝,我不怕他,再告诉你们的船长郑和先生,从我这里过去可以,但请留下买路钱。
郑和大怒。
怒过之后,下令:退出锡兰海域,以备不测。
然后手下人来报:锡兰国王已经派兵将港口封锁。
郑和问:多少兵力?
回答:五万。
这就不对了。
你说我大明欺负你,我们可以走,你说我大明干涉你主权,我们可以离开这块地方,但你要明火执仗抢我的船,就是你对不住我了。
所以郑和下令:预备开打。
手下将士还是有些紧张的,虽然咱是两万七,人家也是五万人,人家是本地人,咱是外来客,虽说不是猛龙不过江,但强龙难压地头蛇,打不赢怎么办?
郑和说一定打得赢。
原因很简单,第一、这个小国一口气出了五万人,说明其国内空虚,我们趁敌不备冲入他国内,他就傻了;第二、他没打过大仗,只是仗着兵多对我们不以为意,我们若来个突然袭击,他必败。
手下人一听是吗?那咱试试?
郑和一笑,试试就试试。
作者:电脑前的红椅子 日期:2009-01-05 13:28
昨晚是要更新的,却临时接了个客户,回来后已经十一二点了,抱歉。
作者:电脑前的红椅子 日期:2009-01-06 13:07
书接上回:
怎么个打法,是关键问题。
人家是五万,你是两万七,那是不是就拿着这两万七千人硬扛呢?
郑和可不干这事儿。
他指出,擒贼擒王,锡兰是个小国,一旦捉了他的国王,管他五万十万兵,都灰飞烟灭,如此看来第一件事,就是找路,找一条通往其王城的小路,一口气杀过去,就完事了。
可人家五万兵围着呢,就算你找到小路,又怎么过去呢?
郑和命令,各级将领选拔特别能杀的士卒,十里挑一,组成敢死队,由他亲自带领,准备攻取王城,同时派人找路。
不多时,路找到了,郑和令各路明军向外冲杀,将包围圈打开一个缺口,在夜色掩护下,他领着这一队敢死军直扑锡兰王城。
阿烈苦奈儿同志此时在干嘛呢?
他正等待着前方的捷报。
五万人也派出去了,仗也打起来了,包围圈也布置好了,这要是不拿下郑和,实在说不过去,当然他并不清楚,锡兰军队和明朝军队的差距,他只知道,人多,好干仗,而他的都城里,除了王宫卫队,几乎没什么军队。
所以郑和进行的很顺利,一家伙,就冲进了城内。
锡兰王公们是不懂兵法的,他们无论如何不理解,这一路明军从哪里来。
然后郑和就宣布:我们占领了锡兰。
但港口那里还有五万人呢,这群人当时就疯了,这是怎么回事儿?明明是我们包围了他们,怎么他们又抓住了我们的国王?!
管他,攻打王城,救出国王。
于是这五万多人马丢下郑和舰队不管,又冲向王城,等到了王城,四面攻打,无奈郑和手下将士都是优中选优的角色,虽然只有两千多人,城池却愣是干不下来。
锡兰军打了六天,死伤无数,王城仍旧控制在明军手中。
锡兰人便感到有些没脾气。
他们没脾气了,郑和的脾气来了,他吩咐,将锡兰国王押在队伍的最前面,随后,列队,开门,出城。
当明军将锡兰国王绑得高高,昂首阔步走出王城的时候,所有锡兰人都惊呆了,此刻他们领会了两个成语:投鼠忌器、千载难逢。
在锡兰人众目睽睽之下,郑和一干人等很顺利的撤向自己的舰队,尔后,张起巨帆,扬长而去,可怜的阿烈苦奈儿同志从人质,变成了囚犯,看来深入敌国,擒其首领而走,这并不只是美国人的专长。
有人问,为什么不一开始就采用劫持人质的方法退走,却坚守了六天呢?
郑和说,因为敌军开头士气正旺,那时冒然领出他们的国王,只恐有头脑发热的大义灭亲啊。
作者:电脑前的红椅子 日期:2009-01-07 19:03
书接上回:
1411年6月16,郑和胜利回到北京,第一件事就是献俘,朱棣望着锡兰国王这一大家子人真是欢乐开怀,小样的还牛不?
朱棣就问:知不知道错了?
回答:知道。
又问:还敢炸刺不?
答:永远不敢。
知错就好,饶了你。给个住处,好吃好喝好招待,拨一帮下人伺候着,那个什么,礼部侍郎,你注意观察,他们说什么,随时告诉我。
几天后礼部官员上报:锡兰贵族说了,有个叫耶巴乃的,人缘不错。
朱棣说好,就是他了,册封他为锡兰国王,至于那个阿烈苦奈儿,养着他怪费粮食,放回去吧。
印度洋炸了锅。
锡兰前国王乘坐大明的船回国了,明使宣布:此人下台,耶巴乃上台。
那么大个锡兰,无人敢说个不字儿,他们虽然不知道中国究竟在何方,但却知道,惹不得。
说来不信,明朝的这个举动,使该海域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无任何一国敢恃强凌弱。
1413年,郑和开始第四次远航,郑和舰队仍旧是两万七千多人,先去苏门答腊,此次去苏门答腊还有个任务,什么任务,马上讲。
苏门答腊,是郑和舰队的给养补充地之一,在整个航线里,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此,朱棣特别注意同苏门答腊的友好关系,每次郑和下西洋,都对苏门答腊国王赏赐十分丰盛,但这次,情况有了点变化——苏门答腊政权分裂了。
苏门答腊有个国王叫锁丹罕难阿必镇,他是个正版原装货。
还有个王叫苏干腊,史书上说他是伪王。
为什么是伪王,说来话长。
苏门答腊西面有个敌国,两国经常干仗,有一次一仗下来,苏门答腊国王不幸战死,由于王子还小,不能领兵,王后便说,谁能带兵替国王报仇,谁就是未来的国王,咱姐们儿也嫁给他算了。
看来外国人挺实诚,不像咱中国皇帝,你再大功劳,顶多封王拜相,决不会把自己的老婆赏给你。
那么此话一出,必有勇夫,一个渔民出现了,这是个英雄,他领着军队打败了敌国,为老国王报了仇,之后,这汉子便老实不客气的娶了旧王后,做了新国王。
但小王子却在长大,而且越来越不明白,为什么继承王位的不是自己,于是成人后,他网罗了一批杀手,刺杀了那个替父报仇的渔夫国王,夺回了属于自己的王位。
这个小王子,就是锁丹罕难阿必镇。
而那个渔夫的儿子,就是所谓的伪王苏干腊。
虽然锁丹罕难阿必镇的行为很有些恩将仇报的味道,但无论怎么讲,信封儒家思想的明朝皇帝,只认嫡子,所以,朱棣想都不想,便把苏干腊归入到乱臣贼子的行列中了。
苏干腊的战斗力还是不错的,一出手,就打得那位正版原装的锁丹罕难阿必镇招架不住,哭哭啼啼派使者去中国找朱棣做主,朱棣则刚好派郑和舰队帮他平乱。
没错,这就是此次去苏门答腊的任务。
舰队刚一靠岸,伪王苏干腊便得到了消息,他决定先发制人。
于是,郑和派出的侦察兵报告:有几万苏干腊的人正在接近我们的舰队。
郑和吩咐迎敌,且令锁丹罕难阿必镇率兵接应侧翼。
然后,苏干腊的人就冲过来了。
郑和的部队开始开炮,各类火器发射,然后,冲锋,与此同时,锁丹罕难阿必镇的军队也发起了冲锋。
和永乐时期的大明军队较量是没有悬念的,苏干腊败了。
败了,就得跑,所以他狂逃,但仍旧被明军追击了很远很远,随后被抓住,郑和将他押在船上,准备回国后交给朱棣处置,接着继续远航。
这次远航一直走到伊朗,到达了波斯湾,回来的时候,经过非洲沿海,位于坦桑尼亚的麻林国向中国派出使节,这位黑黝黝的大使还带了个高悠悠的东西——长颈鹿,作为给中国皇帝的礼物。
当时的中国,无人见过这玩意,皇帝便问郑和:此乃何物?
答:麒麟。
了不得,神兽来了,国之祥瑞也,把个朱棣乐得嘴似瓢。
突然他理智了一下:这神兽吃什么?
很简单:玉米、豆子、面饼。
哦,搞了半天和养猪没啥区别,朱棣应该有点失望。
甭管怎样,非洲的兄弟来了,值得庆祝,我天朝恩泽四方,连黑哥们都来道喜,高兴啊。
文章地址:http://www.4721.com.cn/jishi/298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