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
字号

太监往事——那些不是男人的男人们 第94节

点击:


皇帝一高兴,便吩咐:继续下西洋吧。

作者:电脑前的红椅子 日期:2009-01-09 12:28
书接上回:

在此之后,郑和又下西洋三次,累计七次,分别到达印度、也门、阿拉伯、肯尼亚等处,1433年,在第七次下西洋之后,六十八岁的郑和一病不起,在舰队途经印度古里时,病逝于旗舰上,他一生奔波于大海中,最终将生命献给了海洋。

郑和,是世界上第一位航海家。

他让世界认知了中国的智慧,也让中国认知了世界的广博,他一辈子都活在光荣与梦想中,直到临终前的一刻,他的大脑里仍旧展现着波澜壮阔的航线图,无论从任何角度谈,他都是一个伟大的人。

“明代海军在历史上可能比任何亚洲国家都出色,甚至同时代的任何欧洲国家,以致所有欧洲国家联合起来,可以说都无法与明代海军匹敌.”——李约瑟。

那么在永乐年间,除了郑和以外,其他的太监都在干什么呢?

他们第一个工作,就是掌握经济命脉,永乐年间,由太监管理丝织、航运,广泛涉足各类纺织品、珠宝、牲畜的采购,第二个工作,就是当特务。

明代特务机构有两个,一个是由正常人担任的,一个是由非正常人担任的,但无论是正常人还是非正常人,只要干上这一行当,都不大正常。

正常人干的,叫做锦衣卫。

非正常人干的,叫做东厂。

正常人就是男人,非正常人就是太监。

锦衣卫的职责主要有三个:缉捕、刑狱、侍卫,也就是抓人、关人、保护皇帝。

东厂的职责就是侦查、抓人,抓到了交给锦衣卫审讯,当然这是永乐时期的东厂,后来就再也不是这么回事了。

在行政上,东厂,位列锦衣卫之上。

为什么呢?

锦衣卫是朱元璋时期建立的,老朱把禁军分十二亲军卫,锦衣卫便是其中一卫,首领叫做指挥使,一般由亲信武将担任。

本来在洪武、建文时期,锦衣卫一直是老大的,但到了永乐年间,变了,朱棣夺权后,对谁都不信任,觉着南京的原班人马总那么不顺眼,干脆自己成立一个算了,这就是东厂。

朱重八信任的是武将,朱棣信任的却是太监。

朱棣本是个恶人,他打南京,什么和尚、道士、太监的,没少利用,特务手段层出不穷,因此他登基后,觉这些人出入民间,作用比锦衣卫更大,而且,锦衣卫是上一代留下的,不那么好使,为了控制文武,也控制特务,他又在锦衣卫之上,建立了新的特务组织——东厂。

东厂一建立,朱元璋所谓太监不得干政的老话,便成了一纸空文。
那么这两个特务机构带来了什么效果呢?

当时无论是百姓,还是官员,他们都有两个概念——天堂、地狱。

天堂,就是刑部大狱。

地狱,就是厂卫诏狱。

作者:电脑前的红椅子 日期:2009-01-10 16:21
郑和那时候没玉米,我写错了,是谷子。

书接上回:

刑部大狱按理说也不是好玩的地方,谁没事干也不愿意去那里吃不要钱的饭,但相对比而言,如果犯了事,还是去刑部好,若让厂卫捉去,生不如死。

诏狱和普通监狱最大的区别就是,普通监狱,走的是司法流程,而诏狱,走的是领导路线,锦衣卫也好,东厂也罢,他们抓人是从来不需要证据的,要抓谁,就抓谁,只要皇帝一声令下。

那么皇帝是否又有确凿证据呢?

皇帝不是福尔摩斯,哪有闲工夫查案,所以姓朱的下令抓人,一般都是头脑发热,比如东门外老王,朕看他不顺眼,着实可恶,捉了打板子,等等类似的理由,诏书一下,厂卫便捉人。

但是久了,这些太监和锦衣卫也受不了,总抓人,也累得慌,而且都是捕风捉影,抓到十个,九个半都喊冤,剩下半个可能还是个吃奶的孩子,而喊冤的,基本上都是真冤,那怎么办呢?总不能抓了半天,最后告诉皇帝他们全冤枉啊,那不等于说是皇帝错了么?因此,只要捉到了,便一定是屈打成招,给皇帝一个交代。

可冤枉的人太多了,总是拷打,也是个耗体力的活儿,您别看电视剧里那坏人打革命志士挺卖力的,实际上,他也挺累,那鞭子狂抽几十下的,自己也气喘吁吁,所以时间长了,厂卫们也不愿意是人就抓,抓得多,打得就多,一晚上下来,个个累半死,划不来,那怎么办呢?总不能不抓吧?

有办法。

举个例子,比如从前皇帝要抓张三,厂卫们便去抓,抓住了,往大狱里一投,该打就打,该杀就杀。

现在不是了,皇帝要抓张三,厂卫们去了张三家,抓住后,不投入大狱,而是找个没人的地方,先扁他一顿,然后问他:想不想减轻罪名?

对方要说“想”,那好,拿钱来。

于是这位张三便倾家荡产拿钱买通这些厂卫,交完钱后,厂卫们说了,由于你罪大恶极,还得送入诏狱。

这么一来,张三还是倒霉,厂卫们却一举两得:1、拿到了钱;2、他已经挨过打了,进去后一般都很害怕,一见到刑具便招了,省力气。
这一招,叫“打赃”。

有明一代,不知多少无辜百姓或官员,被此法折磨得家破人亡,以至于提起厂卫,便令人色变。

这些个厂卫能被人认出来么?

可以。

东厂的领头人叫做“督主”,又叫“厂公”,他手下有一个掌刑千户,还有一个理刑百户,这两个,来自锦衣卫,这充分体现了东厂对锦衣卫的领导原则,所以东厂里,既有太监,又有锦衣卫。

锦衣卫的打扮挺漂亮,外穿一身黄色长衫,上绣飞蟒海水,称“飞鱼服”,腰扎大带,配着一口腰刀,刀叫“秀春刀”,看上去很帅气,往大街上一走,特别扎眼,老百姓远远就躲着。

锦衣卫执行东厂任务时,打扮变了,头戴尖帽,白皮靴,褐衫,看着虽然没有锦衣卫服装漂亮,但更接近群众,有利于侦查活动,此时也不能称锦衣卫了,而叫“番役”,又叫干事,还有个特别刺耳的名字——番子。

无论何时,只要番子或锦衣卫一出现,再热闹的街上,也立时人影不见,民也躲,官也躲,生怕被他们缠上,伤身败财。

当然,若执行秘密任务,番子们便当真要乔装打扮一番,混迹于百姓间,成为朝廷耳目。

如此严酷的机构,其衙门的内部构造却令人忍俊不禁,东场内有个专门的厅,厅西面有个祠堂,祠堂里供着历任东厂“厂长”的灵位,堂前有个门楼,上书“百世流芳”,而那座厅,在正中央,供着一个人,若问是哪个,说出来笑死你——岳飞。

百世流芳 + 岳飞像,无非是告诉人们,这里很纯净,这里很侠肝义胆,这里都是好人,堂堂岳武穆的神像就这么在东厂被供了两百多年,见证着整个明朝的冤假错案和累累冤魂,荒唐。

在明英宗之前,虽然东厂很可怕,虽然锦衣卫很牛皮,但还没到祸国殃民的程度(朱棣子孙三代管理得很严),但随着明宣宗朱瞻基的去世,明朝的第一个太监时代终于到来了。

作者:电脑前的红椅子 日期:2009-01-11 09:27
书接上回:

说到明朝第一个弄权太监,就不得不说说明宣宗。

明宣宗时代,对太监的管束并非不严,但严归严,待遇归待遇,也许是觉着太祖、建文帝、成祖、仁宗四代管的实在是不近人情,因此宣宗对太监的待遇很优厚,他甚至送太监去读书,表现好的,还给他们颁发免死赦书,这么一来,这些阉人想不有恃无恐都难。

由于待遇越来越好,因此太监这个职业在社会上渐渐的开始受青睐。

如今演艺界的前景也越来越好,也有不少人削减了脑袋往里钻,以至于为当个群众演员都打破头的争,争得过的得意非凡,争不过的就是站大街上脱裤子而要出名,和明宣宗后期的情形比较相似。

但二者的本质不同是,论搞演艺,虽说许多人没上过电影学院,可如今是网络时代,只要你敢搏出位,出名还不算难,比如那位著名的什么姐姐,呕得你隔夜饭都吐光,可也黑透了半边天;但论当太监,就不是搏出位这么简单了,你得咬牙瞪眼的杀自己一刀,端的要勇气,我小时候看老电影,土匪们拼胆量,都是往自己大腿上下家伙,割下块肉来吓唬人,那都把人骇得提如筛糠,何况自己骟自己?

除非,确实没活路了。

宣宗时,有个河北人,读过书,但读得不好,看过经史,但看得也不好,做过教书先生,但教得也不好,考进士,也考得不好,由于什么都做不好,所以他很穷,而且穷得天经地义,也就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既然老天爷都不帮他,只有自己帮自己了,鉴于一没钱二没势力三没关系四没学问,去行骗没人信,去打劫没体力,实在是没得玩了,此人只好去玩命。

刀是什么刀?

菜刀。

人是什么人?

贱人(一贫如洗,身价确实很贱)。

咬牙低吼间,刀光划过,飞鸟落地。

好刀,的确是好刀。

这个阉了自己的人,叫王振。

写到这里,我不禁仰问苍天:一天到晚想搏出位的人们啊,你们敢吗?

静寂。

王先生鼓足勇气骟了自己后,便找门道入宫,这可是没后路可走的,万一进不去,这巨大成本可就把自己毁了,好在他这条线居然还行,真有人把他带入宫中。

乍一进宫,王振表现得极其老实,拖地抹桌子扫厕所,什么都干,谁叫你刚进来道行低呢?

他就这么兢兢业业的做着,而且服务态度颇好,见谁都笑,无论是大人还是孩子,男人还是女人,夜深人静的时候,他也寂寞,也伤心,也不知未来在何处,也会背着人哭,也挺可怜,那时候的王振,是善良的。

善良的人总会有人喜欢,如,孩子。

渐渐的,一个天真的孩子喜欢上了这个忠诚老实的新太监,他与他无话不谈,让他陪自己玩,很快他们成了要好的朋友,然后这个孩子就告诉他:如果有一天我当了皇帝,你一定腾达。

这个孩子叫朱祁镇。

公元1435年,朱棣的长孙明宣宗朱瞻基病危,传旨长子朱祁镇即位,是为英宗。

文章地址:http://www.4721.com.cn/jishi/29828.html